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有路。同理,世上本来有的路,走的人少了,杂草丛生,荆棘满布,路就消失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厉害吧,这说明中国的元素在影响着地球人。虽然这样,还是比不上西方元素影响中国人的厉害程度。 我们这个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外来的文化渗透很多,您看汉堡、比萨、洋酒,还有洋人的节日,比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这些东东从九十年代就逐渐流行起来。我们看母亲节在内涵上与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是比较契合的,可是她的流行势头远远比不上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而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主流应该说是有点冲突的,但流行势头却非常强劲。 这些洋人的节日带给我们什么了呢?花钱消费!这不,刚过去了国人杜撰的节日双11双12,又迎来了西方传统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可是有多少人了解平安夜圣诞节的真正含义呢?平安夜、圣诞节,多少商家又赚得不要不要的,多数人又收获了多少狂欢,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都很快乐。但事实真的就只是这样吗?面对这种只有消费的变相的节日,就真的能够给国人带来快乐,能够给人带来平安、健康么?答案肯定是不能。据说,高效已经取消过圣诞节的活动,不知是真是假。 中国人慢慢在背离自家的传统,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春节逐渐被淡化,您看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更不值得一提。不仅如此,中国医学的处境也是举步维艰,西洋医学在国内大行其道,处于主流医学地位。朋友们可曾知道,就在解放后的一段时期,中国医学的大牛们曾经把中医推了一个小高潮,可以说,这些中医大牛至少把中医的车轮向前推进了好几米。这些大牛之一的赵绍琴老前辈曾经多次用一张经典的方子救活了无数个温病危急重症,今天我就是准备介绍这张方子。 12月09日的微文《最近我有一点上火了,怎么办?》得到了较多朋友们的好评,有些朋友私信我,为何没有清楚地讲一些治疗,是不是故意为之,令人意犹未尽?天地良心,愚绝无此意。只是上火的表现五花八门,需要通过辨证论治才能保证疗效,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但是,还是有人要求俺聊一聊一般的治疗。今天,愚就顺一次,介绍这一张处方,供大伙参考。至于落实到具体病证,小编强烈建议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之后再使用。
大伙都已经知道,上火包括实火、虚火、五脏火、六腑火…… 多多,太多了。我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之:郁热。
人身的阳气,升降出入,运行周身、川流不息,维持着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一旦阳气郁遏不达,升降出入不流畅了,阳气就失去了温和之性,被困住了,被郁住了,郁久了就化热,而这种热呀是自我感觉热,体温计一测体温正常,这就是中医所讲“气有余便是火”的意思,这个“有余”啊并不是说一定是过剩了,可以是不通畅了,道路堵车了,越堵越多。所以郁病必然是合并气病,如果气机通畅,升降出入正常,哪来的郁呀! 凡是能够影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阳气郁而化热,形成郁热。郁热在临床各科都存在。那么气机为什么会被郁住呢?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邪气阻滞,甭管是外来的邪气或者是内生的邪气,都会阻滞气机;其二是七情所伤,这个非常常见,比如欲望过强无法实现,欲火不尽;其三是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影响气机正常的升降,比如脾气不升胃气不降,阳气郁而不达就会出现化热。
由于郁热的病因不同,所累及的部位各异,个体正气的强弱有别,兼杂的邪气各有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是千变万化。尽管症状千差万别,但由于具有热郁于内的这一共同病理基础,因而临床表现就有共性可循。掌握了郁热的这些共性,我们就可以开始治疗。
首先症状表现上就是内部呈现一派的热像,而外部可以有或者没有寒像。并且通常是面赤、心烦、燥热。这些在前面的文章已经有了详细的论述,不再重复。 郁热证的关键主证是舌脉!
郁热舌象就是一个字-----红。因气机郁结,邪热不能外达而上灼,所以见舌红。由于郁热的轻重不同,舌红的程度也有差异。轻者舌微红或仅仅是舌尖红或舌边尖红,重者全舌通红,干燥。假如是因为湿浊阻滞气机而导致郁热的情况,舌苔当厚腻而舌质是红的。湿浊还没有化热的时候苔是白的,湿浊开始化热的阶段舌苔是白腻并且微微的黄,湿浊已经化热那么舌苔必然黄腻,如果湿浊已经全部化热化燥那么舌苔变得干黄或黑而起芒刺。
郁热的经典脉象是沉数有力。我们知道,脉的正常搏动依赖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阴血的充足,一个是阳气的推动。郁热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就是气机郁结,使气血不能外达以充盈鼓荡血脉,势必出现沉脉。脉之沉伏程度,与气机郁结程度是成正比的。气郁轻者,脉只是不浮,可中取而见;气郁重者,脉不仅不浮,反而表现沉伏貌,甚至脉厥而不起。伤寒论就有热深厥亦深的白虎加人参汤证。热邪郁伏于体内,热为阳邪,主散主动,不肯宁静,而气机又是郁结,必然见到脉数,可以合并脉小、脉细、脉迟。因此,大凡见到脉沉并小细迟等表现,需要根据脉象有力无力来区别患者是郁热或者是虚寒。
郁热证关键舌脉:舌红脉沉数有力。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去治疗呢?患者通常只追求好的结果,不在乎医生的思辨过程。这就是大夫的技术不值钱的原因所在。只要我们确定了郁热,那么治疗上就可以用升降散。升降散很便宜,可是收集病史信息,整合后得出方子的过程,得花费几十年的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升降散是啥玩意,请继续往下读。 升降散 升降散一方,是清代医生杨栗山创制的,是一张治疗温热病的最常用方剂之一,载于《寒温条辨》书内,由白僵蚕酒炒2钱,金蝉蜕去土1钱,广姜黄去皮3钱,川大黄生4钱,合研匀。书中所载升降散的主治一大堆,浓缩就是两个字:郁热。原文:“(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如头痛眩晕、胸隔胀闷,心热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肿其大如斗者。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如胸高胁起胀痛呕吐血汁者。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如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痛不可忍者。如小便不通,大便大泻 无度,腹痛肠鸣如雷者。如便清泻自,足垂难移者。如肉润筋惕者。如舌卷囊缩或舌出寸许绞扰不佳,音声不出者。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如热盛神昏形如醉人哭笑无常,目不能闭者,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宗者。如误服发汗之药变为亡阳之症,而发狂叫跳或昏不识人者。外证不同受邪则一丸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散则效”。
因为郁热证的病机,一是气机郁滞不畅,二是热郁于内不能透达,所以针对病机,治疗原则应该宣畅气机,清透郁热。如何宣畅气机?原则是去其壅塞,展布气机。 因造成气机不畅的原因众多,六淫外袭、痰湿、瘀血、食积、腑实等壅塞气机者,主要是祛邪以畅达气机;若情志不爽而一起的气机不畅者,是要行气理气以疏达气机,若正气不足而气机不畅者,又宜扶正以畅达气机。总而言之,要根据造成气机不畅的原因,对症下药。 内有热邪,应该以寒药清之。但是,也不能过度寒凉,过寒则容易冰伏气机,加重气机不畅。内经讲“火郁发之”。所以治疗郁热证,第一是发,其次才是清。
升降散善能升清降浊,行气活血,透发郁热,能升能降,的确是治郁热的基础良方。僵蚕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具有升清散火,祛风胜湿,清热解郁的能耐。蝉蜕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具有清热透表宣毒的能耐。姜黄气辛味苦,行气活血解郁。大黄苦寒泻火,通腑逐瘀血,推陈致新,有着降浊气的能耐。气血畅达,清升浊降,郁伏于内的邪热自然可透达于外而解,故凡郁热者都是可以用升降散来处理的。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主要抓病机,就是内有郁热;然后再抓舌脉就是舌红脉沉数有力。这就是含病机辨证的方证相应。我经常拿她治疗头晕/眩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外感发热、各类炎症性疾病等等表现为郁热者。 中医的道路,原本是前辈们花毕生心血修下来的康庄大道,现如今却逐渐长满了杂草,正在行走的人会越来越艰难,走这条道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了。
![]() 高源明老师讲:素描像解剖学一样,连解剖学都不清楚的人医学怎么能走得远呢!芥子园画谱中国画固然需要,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这点很重要!
素描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是一切艺术种类的源泉和灵魂。高源明老师的素描线条优美流畅、刚柔相济、变化丰富,明暗关系清晰到位,塑造的形体优美、空间层次分明。空间感、质感、光感三感具备,使人物神形跃然于纸外。 ![]() ![]() 高源明老师新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