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廿六说豕道肉

 风吟楼 2019-01-31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没养猪的人家则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在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民俗就是“割年肉”“炖大肉”。

     春节“割年肉”一般是指猪肉,猪是我国先人最早驯养的野生动物之一,也是古人所说的六畜(猪、牛、马、羊、狗、鸡)之首,猪成为财富的象征。因为猪的饲养简易,又具有骨细筋少肉多、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等特点,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没有异味,营养、食疗价值较高,所以为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种。我国猪的品种较多,但是口感和营养、食疗价值类似。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豕、豚、彘、猪四名经常混用。   

苏轼《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苏轼《满庭芳》:“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苏轼《别岁》:“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磨刀向猪羊,酾酒会邻里。”陆游《春日杂兴》:“南村北村鼓冬冬,刲羊刺豕祭潭龙。”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蔬食戏书》:“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陆游《秋词》:“乡闾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猪羊烹。”等。

    在潮汕旧时邻里几户人家合饲一头大猪,叫轮猪,就等腊月廿六这一天“杀猪”筹备过年的“肉食”。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只能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而吃“年肉”就是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吃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腊月廿六的重要内容。在潮汕要数“绉纱扣肉”最具特色,绉纱扣肉系传统潮菜,色红肉嫰味甜,号称潮汕年肉,寓意日子红火富足。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再加上甜芋泥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在腊月廿六可不要忘记这老传统啊,当然红烧肉、卤猪脚等肉类品种都可以,就看你的喜爱!

    相传在清朝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慈禧太后挟着光绪皇帝向西安仓皇逃窜。在逃命途中,见某镇一小铺门前张灯结彩,热闹异常,阵阵晚风吹来扑鼻的异香,慈禧便叫轿夫停下,差人前去打听。侍卫打听后回禀慈禧:小铺是一位南昌人开的,今日厨师正在做扣肉。此时慈禧早就饿了,便说,快取来尝尝。小铺厨师听说慈禧要用此菜,心里一紧张,错把炸好的肉放进冷水里,肉皮顿时起皱,厨师顾不上处理,就把它蒸好端上。然而,慈禧吃后觉得美味超群,胜似御膳房的佳肴,便问此菜何名。厨师担心慈禧吃肉不给钱,看她满脸皱纹,还涂脂抹粉,想到起皱的肉,便言道:皱纹扣肉。后来皱纹扣肉改名皱纱扣肉。

事实上,最初并没有扣肉之说,只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东坡肉”全国闻名。东坡肉源自苏轼的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至于用文火少水慢炖的烹饪方法出自何处,已无从考证。这是因为在清代之前,猪肉在上等筵席一般不用,苏轼拿猪肉赋歌也带有被贬洒脱、超然和对权贵不削一顾之意。至于煮肉“慢着火,少着水”掌握火候和时间的烹饪理论,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基本技法。可以想象,苏轼的爱妻王朝云,在烹肉技能上的独到之处,深得苏轼的喜爱。

元代《居家必用事食品类全集》的“煮诸般肉法”,就明确了“盖定慢火养”的不二法则。袁枚在《调鼎集》强调烧肉先武后文。例如:“每肉一斤,用糖一钱,酒半斤,水一斤,清酱半茶杯;先放酒,滚肉一二十次,加茵香一钱,加水闷烂,亦佳”。元代贾铭《饮食须知》的诫单更是明白地告诉人们:“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太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急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所以我们现代人做红烧肉的方法,都是依据祖先的经验沿袭下来的。

    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听说他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后来人们称之为“东坡肉”。

    号称金陵八绝的明末才女董小宛,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厨师之一,除了琴棋书画,还是中国首位抢手的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的女导游。红颜薄命,她年仅二十八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世留下了“灌香董糖”和“卷酥董糖”,以及浙江名菜“虎皮肉”(也称董肉)。

    “董肉”油亮光滑,纹似虎皮,软烂醇香,是小宛的杰作,并与“东坡肉”相映成趣。

    后人在东坡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便成了花样百出的菜品,真可以算得上“国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梅菜扣肉”“豆豉扣肉”;干菜系列还有“豆角扣肉”“笋干(丝)扣肉”“酸菜扣肉”“盐菜扣肉”等;按菜品季节还有有“香芋扣肉”“土豆扣肉”;甜食的有“甜扣肉”“莲子扣肉”“糯米扣肉”;对腐乳情有独钟的还弄出个“腐乳扣肉”,真是数不清。各种扣肉又因菜系不同,口味各有区别,只待大家细细去品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