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在下: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 原文: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方证要点 1、湿热里实之病证: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身黄如橘子色,身无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难,腹满,目眩,心烦胸闷,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濡数。 2、常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黄疸传染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萎缩肝炎、胆道感染、口腔炎、眼目痛、牙龈炎、脚气、肾炎、浮肿、子宫出血、植物神经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巴塞杜氏病、带下、痤疮等属于阳明郁热在里之阳黄者。
类方鉴别 1、茵陈蒿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都可以治疗黄疸,茵陈蒿汤证属里热实证,有腹胀便秘、脉象滑数等症状。 2、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都可以治疗湿热内蕴之黄疸(阳黄)。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并重,故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伍黄柏,而以清热为主,故适用于湿热黄疸属热重于湿者。 3、茵陈蒿汤与茵陈五苓散:都可以治疗黄疸。茵陈五苓散证外有表邪,内热不盛,属湿重于热。具有脉浮头痛、小便不利、渴不欲饮、腹胀,舌苔白腻等表里症状。 4、茵陈蒿汤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为治黄疸兼有腹痛、呕吐、口苦、脉弦之方。
尤在泾认为: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 |
|
来自: 彼案 > 《汗内伤补气血阴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