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线上“开天窗”是什么概念?怀着对这群人的好奇,1月29日晚10时30分,记者来到广铁衡阳电务段衡阳东信号工区,映入眼帘的是工区内挂着的“高铁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几个醒目大字,还有《2019年春运工作细化措施》等文件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 工区何雄亮告诉记者,他家住在衡山县,晚8点从家里出门赶9点15分的高铁来衡阳东上班,稍微休息会后,工长就开始布置今晚的作业内容,然后根据作业任务准备工具。 今晚由4名车间干部与9名职工组成的“开窗人”队伍,对衡阳东站的信号设备检查及问题克服。 衡阳东高铁信号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利介绍 ,“天窗”是指在运行图中不安排列车运行,或者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的时间,设备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施工和维修作业。 道岔检修要求现场有一名车间干部盯控,督促按步骤细检细修,发现的重难点问题及时克服,提高检修质量;在作业过程中抽考职工业务知识,对业务薄弱的职工进行现场教学,理论加实践指导。 23:25分,寒风凛厉。“开天窗”的人们身穿反光标工作棉服、头戴工作头灯,到达站台工作门外等待天窗命令。 23:40分,当最后一辆列车呼啸而过后,工长何雄亮打开了车站通往铁道的那扇小铁门。 今晚的天窗时间为23:40分至次日凌晨3:50分,“开天窗”人需跨过2个股道将单车、工具包抬到对面的路肩上,他们个个都轻车熟路,拧起单车一上一下一口气就走到路肩,接着就直奔向各自的任务点。 何雄亮和苏畅一组,他们要对25号道岔检修,先电台联系信号楼内联络员登记道岔检修,紧接着对箱盒基础、安装装置、道岔宏观、转辙机等一系列的进行检查。 25号乘1反到定有阻力,车间干部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道岔杆件水平不方正原因。何雄亮卸下固定螺丝,抡起锤子轻轻敲动锁闭框位置调整。 调整完后,何雄亮开始测试轨缝标准。 何雄亮告诉记者,他手上拿的是2/4mm测试锤,道岔锁闭位置时测试,要保证2mm道岔有位置表示,4mm没位置表示。 何雄亮工作很细心,他总是会对道岔的各部位螺丝防松脱检查好几次才放心。 TS-1节点上的每一颗螺丝都要用起子紧固一遍,拧的时候也不能太大力了,确保紧固就行。 ![]() 何雄亮拿起对讲机联系楼内的同事操动道岔进行试验。 ![]() 凌晨3:20分,何雄亮和苏畅已对25号道岔的5组设备全部作业完毕,他们开始进行复查确认及防松脱检查。 ![]() 今天的天窗作业全部完毕,何雄亮和同事铺开工具,根据工具单一一对照清点。因为遗落下任何一个物件在高铁线路上都会给高铁 ![]() 3:42分,所有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工作门外,楼内联络员准备销点结束今晚的“开天窗”。 ![]() “开天窗人”既要练就精湛的技术,还要适应昼伏夜出的作息习惯。“开天窗人”基本固定在每周一、三、五的深夜11点半到5点,睡觉时间被切割成早上8点到12点、晚上19点到21点。“‘开天窗’的人,要么整天睡不醒,要么整天睡不着。” 时间久了生物钟就定下来了,即使是休息日他们也容易在半夜惊醒,辗转到天亮。“朋友越来越少,别人出去玩,我们在睡觉。别人在睡觉,我们在工作。” 4:00分,公鸡的打鸣声响彻整个寒冷又安静的夜晚,“开天窗”的人也已归去。冬日的寒风刺骨,记者早已疲惫不堪,却为他们对安全的敏感性及以苦为乐的精神敬佩不已。(摄影:周健 刘俊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