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杨小楼究竟好在哪?

 老茶树ieh6s3ds 2019-02-01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杨小楼究竟好在哪?

梅兰芳


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楼这二位大师,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虽然我是旦行,他们是生行,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他们二位所演的戏,我感觉很难指出哪一点最好,因为他们从来是演某一出戏就给人以完整的精彩的一出戏,一个完整的感染力极强的人物形象。


譬如杨先生的《长坂坡》,在那些年当中变更是很大的,可是当时的人看了没有感觉这场怎么改的?哪一点怎么从前没有?哪几句唱为什么不唱?这些感觉通通没有,只觉得更好了。


又如《安天会》的孙悟空,他是向张淇林先生学的。有一次人民代表载涛先生和我说:“我的《安天会》也是跟张先生学的,小楼刚演这出戏时便一手一式和我学的一样,几年之后人家化开了就不一样了,譬如头场【醉花阴】‘前呼后拥威风好,摆头踏,声名不小,穿一件蟒罗袍,戴一顶金唐帽,玉带围腰……’这几句都是走着的身段。‘玉带围腰’,这一句是端着玉带先左后右換脚,向左右两望。小楼在‘蟒罗袍’身段完了之后,撩袍的手不撒开,一个大转身,盘腿落在椅子上,来个盘腿坐相,唱完这句又跳下来,唱‘受永享爵禄丰富’,真好看。他这类的变动还不少,可是对于张先生原来的好处一点也没有丢。”


我认为杨先生的孙悟空正是这类动作上表现他是神又是猴王。明代大文学家吴承恩笔下创造的孙悟空形象经过若干演员在台上积累的经验被他继承发展就更鲜明了。如《安天会》、《水帘洞》的孙悟空这种角色在杨先生以后,看得过去的还有几个人,不过距离杨先生的水平那就有天渊之别了。


还有杨先生演《夜奔》的林冲,《五人义》的周文元,《三挡》的秦琼,都比文学作品上的人物更集中更提高,当我们阅读文字上提到这些英雄人物时,自然而然在心中出现的形象就是杨小楼,而不是别的形象。


杨小楼《失街亭》马谡


如果没有看过杨的戏,听我这样说也许误解为杨虽然演武生大概在台上仗着唱念做取胜,武功也许平常。盖叫天和我说过:“我年轻时在上海,当杨老板第一次到上海,我们武行都以为他就是好嗓子好扮相,可是腰腿功夫不见得比我强,要讲‘翻’,大概比不过我。头一天打泡《青石山》,我的大马童,钱先生周仓,他们两人那一场【四边静】曲牌中的‘身段’,那份好看是我想得到的,惊人的是和九尾狐打的那套,一绕,两绕,三绕踢九尾狐的‘抢背’这一踢的时候,他自己的靠旗都扫着台毯了,就这一下子后台武行全服了。他跟迟三哥、傅小爷(即迟月亭、傅小山)演《水帘洞》闹海那一场,在曲子里的跟斗翻的那份漂亮,落地那份轻,简直像猫似的,我是真服了。后来我们拜了把兄弟,还有俞五哥(俞振庭)。”以盖叫天前后不同的概念正说明了没看过杨小楼,就不容易理解别人所说杨表演艺术的精湛程度。


在我的心目中谭鑫培、杨小楼的艺术境界,我自已没有适当的话来说,我借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面的话,我觉得更恰当些。他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谭、杨二位的戏确实到了这个份,我认为谭杨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中国戏曲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卷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61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