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出来”的脑梗?这些饮食习惯赶紧改改

 dsjycby 2019-02-01

油、盐、糖,能少吃就少吃!  

作者 | 喵一喵

来源 |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近期刊登在bmj杂志上的一份报告中提到,“英国政府应扩大目前对含糖饮料的征税范围,涵盖一系列含糖、盐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以帮助应对可预防的疾病。”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正是英国首席医疗官Sally Davies。

从去年4月6日起,英国正式开始向软饮料征收糖税,在苏格兰还设置了酒类最低单价。由此可见,英国已经开始重视并落实对不健康生活方式采取公共卫生强制措施。

然而Sally Davies似乎还不满意,她在其年度报告中写道,现行的“软饮料工业税”应该扩大到以牛奶为基础的甜饮料,并全面禁止在婴儿食品中添加盐和糖。这份报告阐述了她到2040年建立一个更健康的英国的雄心,也说明了当前世界人民不健康饮食方式的普遍性以及慢性病、癌症率不断上升的严重性。

“吃货”大国

说到吃盐吃糖的危害可以列上一串名单。吃太多糖可以导致人们头疼、肥胖、龋齿、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而吃盐过多会使患上肥胖、水肿、骨质疏松、胃癌、高血压、肾病的风险增加。

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由于中国人饮食结构的关系,以及现代食品业不规范和个人的健康意识不到位,我们几乎都在“超标”着——蛋糕、饼干、调味料、腌菜、锅巴等等,一口接着一口,过量的糖和盐也不知不觉中进了肚子。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2-2012 年这十年期间,我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由20.4%上升到26.9%,所有年龄段消费率均为2012 年高于2002 年,女性消费率高于男性。含糖饮料、乳制品和速食食品的消费构成比明显上升。

一项研究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64038名。结果显示中国成年居民的盐摄入量为(10.4±0.2)g/d,其中男性为(11.1±0.3)g/d,女性为(9.6±0.2)g/d,高于WHO建议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5 g的标准,也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建议——摄入量不超过6克建议值。

“吃出来”的脑梗

你们知道吗?“多吃糖吃盐”还可能患上脑梗!事实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积累起来的。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它是一种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发病快死亡率高。

如果每天摄入过多的糖分或者脂肪,这些物质就会在人体内堆积,增加血液中的血脂,使血液更加粘稠,从而加速自己的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食物中太多的盐分则会使血压升高,降低血管弹性,同样使得血液变得粘稠,加速血管堵塞的情况,最后导致大脑得不到滋养,发生脑梗。

因此,过多的糖、盐摄入虽不是“直接凶手”,与其关系密切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也逃不了干系。

得了脑梗后即使抢救成功,很可能出现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的后遗症,不仅给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在冬季,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警惕脑梗的风险!并且脑梗发生在逐渐趋于年轻化,大吃大喝中要小心大悲大喜啊!

“会吃”才会赢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吃才能远离脑梗呢?

尽量每顿每餐都吃得清淡一点,少一些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快过年了,可别一不小心就“吃到了嗓子眼”。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钾、镁等营养元素,能够调节胆固醇,使身体进行有效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生,还能增加血管的致密性。比如木耳、洋葱,以及苹果,草莓或者橙子这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另外在日常饮食中,可以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因为植物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发生血栓。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来说,要时刻注意密切观察,保持血压稳定,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戒烟、戒酒。

最后形成并保持全身心的良好习惯,不仅仅是在吃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适当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脑梗一定会远离你~

参考文献:

1.Davies SC. Annual report of the chief medical officer, 2018.Dec 2018.https://www./content/363/ bmj. k5411

2.刘素, 于冬梅, 郭齐雅, et al. 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分析[J]. 卫生研究, 2016, 45(3).

3.于冬梅, 何宇纳, 房红芸, et al.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食盐摄入状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3):2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