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阴”“树荫”,该用哪个?

 杏坛归客 2019-02-01

“树阴”“树荫”,到底哪个是规范的呢?目前,出版物大多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选用“荫”。不过,李加旭先生认为,这一用法有待商榷。他考察了工具书中“阴”“荫”的释义、古籍中二者的用法,以及规范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认为应当采用“树阴”词形。


请看下面一些出版物上的例句:

(1)公园里的树木都长高了,长密了,浓荫匝地,将燥热的阳光都挡在外面,偶尔从树叶缝隙晒下来几缕阳光,也变成绿色,如水轻轻荡漾,显得格外轻柔凉爽。

(2)戴维走进儿童室,看着狮群在打斗、撕咬,然后安静下来,在树荫下安静地进食。(《青年文摘》2017年第7期)

(3)除多条林荫大道和若干个小广场景色宜人外,最吸引游客的要数意大利大师创作的大理石雕像了。(《中国民航报》2018年4月4日)

(4)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就像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里去那样。(《读者》2018年第10期)

上述几例中,“浓荫”“树荫”“林荫”,全用了“荫”。在其他出版物上,用“阴”的也很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均为此版)的标注,“林阴道”同“林荫道”,“林荫道”也作“林阴道”;“绿阴”同“绿荫”,“绿荫”也作“绿阴”;“树阴”同“树荫”,“树荫”也作“树阴”;“成阴”同“成荫”,“成荫”也作“成阴”。好像“阴”“荫”二字在上述词语中可以通用,没有什么区别。但某些使用者对此感到茫然和困惑。有的人似乎为了省事,干脆就用一个字“荫”,“阴”基本上不用,这与《现代汉语词典》有解释的词作首选词的导向有关。

究竟“阴”和“荫”有没有区别?用法有没有规律?请看下面的分析。


谷衍奎先生编《汉字源流字典》对“阴”的注释说:“《说文·雲部》:‘霒,云覆日也。从雲,今声。’这是阴天的‘阴’,应是本义。《说文·阜部》:‘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阜,侌声。’这是阴面之‘阴’,是由阴天之‘阴’发展来的,侌也兼表义。”(“雲”,同“云”。“霒”“陰”“侌”,同“阴”。)就其演变,《汉字源流字典》中说:“引申泛指日光照不到的地方,阴影:不知就~而止,影灭迹绝|树~|背~|碑~。”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字典》对“阴”的解释,第一项是“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第二项是“没有阳光,阴暗”,这与《说文解字》和《汉字源流字典》的说法一致。《古代汉语字典》对“荫”的注释是:“①〈名〉树木的日影。②〈名〉通‘阴’。阴影。”

古书中“阴”“荫”的用法,就我看到的情况如下。

阴  ①《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②《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③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

以上古文中“阴”的用法均是《说文解字》中的“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引申义指“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再引申就是指所有由于光线照不到而形成的阴影。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中的“阴”就是指林木秀美繁茂,遮住了阳光,形成了阴影。

荫  ①《荀子·劝学》:“树成荫,而众鸟息焉。”②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③《增广贤文》:“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④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从以上古文中“荫”的用法,我们可以看出,用“荫”的地方都离不开“树木”(“树”“榆柳”“插柳”)。“荫”在这里就是指树木、草木形成的阴影,而非一切阴影。


通过上述工具书对“阴”“荫”的释义和古文中“阴”“荫”的用法,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总结。

从词义上说,“阴”的基本含义,不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或“没有阳光的阴暗地方”,包括花草树木遮住阳光形成阴影的地方;“荫”的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指花草树木遮住阳光形成阴影的地方。因此,“阴”的使用范围要比“荫”大得多,“阴”可泛指一切阴影。从《古代汉语字典》上可以看到,“阴”的义项有8项;至于“荫”,yīn和yìn两个音的义项加起来只有4项。从《现代汉语词典》上可以看到,“阴”的义项多达13项;“荫”读yīn和yìn两个音的义项加起来只有5项。

从词性上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阴”多用作名词或形容词,个别情况下用作副词、动词;“荫”除了可作名词、形容词外,也常用作动词。

从构词上说,以“阴”为首词素构成的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词多达71个;以“荫”为首词素构成的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词只有4个(包括yīn和yìn两个音)。由“阴”构成的词比由“荫”构成的词多得多,可见“阴”的使用范围之广。

从发音上说,不论是《古代汉语字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中,“阴”只有一个音yīn,“荫”有两个音yīn和yìn。但是,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为yìn,并对统读后的“荫”的用法作了说明,“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这清楚地表明,统读后,“荫”原本读yīn时表示的意思都要用“阴”表示。

此外,按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原则和方法编写的《异形词规范手册》第96页“林阴路—林荫路”的注释是:“[名]两旁有树阴遮蔽的道路△在~上散步。”第143页“树阴—树荫”的注释是:“[名]树木枝叶在阳光下所形成的阴影△在~歇凉。”据此,“林阴路”“树阴”应为规范词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浓荫”“树荫”“林荫”改为“浓阴”“树阴”“林阴”,更符合规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