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2300 阅读时间:4分钟 记得小宝刚毕业那会,跟家里说我找了个工作,跟保险有关,还没等我细说呢,小宝妈立马就跳起来了,说我一大学生去做什么保险?%¥#@%#…… 那场面,绝对是历历在目。 唉,小宝是能理解的,毕竟大部分人一想到保险就想到平时跟我们打交道的部分代理人,素质相对不太高,体验确实一般。 同时,哪怕是现在,仍然有不少人对保险的认知还停留在“保险都是骗人的”阶段,导致很多人就因为这句话,从一开始就拒绝给自己配置保障。 其实想想,这种打心底里的“拒绝”,有时候可能真不是空穴来风。 今天小宝就给大家说说小宝印象中一个特别坑的情况,以及我们在配置保险的时候应该怎么避免这些。 情况是这样的,一位妈妈在她孩子刚满月的时候,花5千多块钱给孩子买了一份重疾险。 交到第2年的时候,孩子突然得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条款里面所保障的重大疾病) 结果申请理赔的时候才知道,这款保险18岁前得重疾并不赔保额,只退还保费,18岁以后得重疾才赔保额…… (点击查看大图) 一开始小宝是不相信的,哪有这么坑的产品,直到翻了一些产品的条款才发现,原来这样的还不止一个,一般这么说的: 一、本附加合同的重大疾病保险金按照如下约定: (一)若被保险人未满18周岁,重大疾病保险金额为以下两项中的较大者: 1、本附加合同及主合同累计已交保险费之和; 2、本附加合同保险单年度末附加合同的现金价值与主合同的现金价值之和。 明显不合乎我们正常的认知对吧,得重大疾病还分什么年龄?虽然概率比较小,但小孩子也会得重大疾病呀。 如果这是身故责任区分年龄也就算了,降低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赔付,能防止道德风险。(担心个别极端的父母杀子骗保) 但重疾险的保额是给人治病救命的,为啥要这么设计,小宝想破脑袋也没想通。 可没办法,人家就有这自信能卖出去,然后也真卖出去了…… 小宝真替那位妈妈糟心,一年花五千多钱买保险,比很多大人的产品都贵了。甚至有可能自己和老公的保险都没买,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结果不幸得病之后只能拿回两年总共1万块的保费而已,哪怕是存银行也还有利息呢。 后面到处去投诉,但收效甚微,因为人家保险公司条款写明了,也是按条款执行的,挑不出毛病。 不可思议吧?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这种情况现在也比较罕见了,目前99%的产品都不会这样设计。 不过,下面小宝要说的另一种情况可能不少人都会遇到,因为涉及一款很火的少儿重疾险。 等待期我们都知道,又称作观察期,就是保险公司防止我们带病投保,设置的一段时间,一般跟健康有关的保险都有。 比如等待期是90天,90天内得了重大疾病,保险公司退还保费,合同终止。如果是90天后确诊重大疾病,就可以申请理赔款。 正常情况是小宝上面说的这种,有的公司还更人性化一点,觉得人家等待期就得了疾病挺可怜的,会退还110%的保费给投保人,当做慈善了。 而“坑爹”的是哪种呢?就是只退现金价值那种。 (等待期条款) 现金价值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退保能拿到的钱,保险合同里面正常都会有一张现金价值页,里面说了,如果第几年退保,能拿回多少多少钱。 一般第一年的现金价值都特别低,几乎可以忽略。 像那个等待期内出险只退现金价值的爆款,哪怕第一年交了1万多的保费,退回来也只有几百块。 本来等待期内得病就够倒霉,不赔钱我也认了,但你丫落井下石,扣这么多保费干啥,太不仁义了。 匪夷所思,必须一生黑…… 说到这有的人就会担心了,保险这么多弯弯绕绕,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坑,咱就想给孩子买个保险保平安而已,应该怎么避坑才行? 其实说难也不难,小宝总结了这些年的经验,建议买保险的时候重点注意几个地方: 1、认准“眼见为实” 不要单听业务员的介绍,哪怕他是你的铁哥们还是啥亲戚。 毕竟大部分业务员接受的只是保险公司短暂的培训,而且还是以培训销售技巧为主,专业知识不是重点,不见得所有业务员都能对产品有非常详尽的了解。 往往就是培训讲师或上级主管跟他说某某产品好,你要跟客户怎么怎么讲,客户要是问XX问题,你就怎么怎么说…… 所以,小宝建议大家在听某个产品介绍的时候,对业务员说到的任何保障内容或承诺,都要他帮忙找出对应的条款,而不是一句“信我就对了”,就把你打发了。 未来万一摊上事儿,要么是亲戚、朋友之间撕破脸,要么是自己吃哑巴亏。 2、重保障轻理财 给孩子买保险一定要抓住重点,优先解决疾病保障,再考虑可有可无的理财功能。 很多刚当爸妈的,只要别人说好的,什么都想给孩子买。 结果就被别人利用了这种爱子心切的心情,花几千上万买一堆教育险、分红险、万能险,可实际上是理财和保障都做不好。 不信找买了教育险的亲戚问问,现在账户上有多少钱,收益能不能赶上货币基金,然后再看看附加重大疾病的保额是多少,5万还是10万? 3、细看条款 一是要注意等待期的长短,越短越好。长期险正常是180天,良心的是90天,而差一点的要1年甚至更久。 二是要看等待期内发生重疾到底是退保费还是退现金价值,退现金价值的那种就直接pass吧。 三要看保险条款里的保障责任,里面会讲清楚这款产品保障什么。 比如重疾险,要是看有没有轻症保障和轻症豁免。 轻症是重大疾病的早期现象,早发现早治疗嘛,小宝墙裂建议要加上的,而且最好包含下面四种高发轻症: 而轻症豁免则是如果得了轻症,后续保费就不用继续交了,保障继续有效,实用~ 四是责任免除,里面会说清楚什么情况不赔。 总之,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清楚“保什么、怎么保和不保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免得产生误解。 保险说起来简单也简单,所有的东西都白纸黑字写在条款里面,大部分产品放在小宝这种专业人士的手上,刷两眼就能判断出个好坏。 而对于大多数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融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甚至还有大数据的交叉学科,很多人看条款就像看天书。 小宝有的时候看到大家的留言,感觉担子真是蛮重的,很多人一看到某个新产品,第一时间就是想去看看小宝怎么说,小宝觉得好就妥妥的,小宝觉得不好就pass,任重而道远! 最后小宝再说说自己从业这些年来的感触,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大多数真正好的产品,设计都不会太复杂,保什么不保什么,一目了然。而那些越是复杂,越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般都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听了半天都听不懂的话,一是可能业务员的水平有限,讲不清楚,二是可能这个产品很烂,需要通过层层包装迷惑你。 别因为是朋友推荐的就拉不下脸细看,钱是自己掏的,慎重一点总归没错。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