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在这个276年的王朝里,共出现了十六位皇帝,在这十六位当中皇帝的统治当中,明朝也是从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 在天寿山“明十三陵”沉睡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死前皇位政权,死后化成尘土。不过大家不免会疑惑,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位葬在一起呢?缺席了哪几位?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因为南京是朱元璋称帝的城市,所以存在特殊感情。且是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第二位: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三位:明代宗朱祁钰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在位时是大有作为,可是这个本不愿成为帝王的人最终也是被明英宗给拉下了马,自古成王败寇,那么朱祁钰的结局自然不会太好。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
|
来自: CYC2008 > 《*人文史(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