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难道剩下的三位皇帝,不喜欢大兴土木,所以就没有修建自己的墓吗? 当然不是! 只是这三位的情况比较特殊罢了。 1,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逝世的时候,北京还尚未建都。因此他是葬于南京,其陵寝就是南京明孝陵。那里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帝,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其陵墓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公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2,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不久,其四叔燕王朱棣在北京发难,兵戎相见。从北京杀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进皇城,建文帝朱允炆无可奈何,便从皇城的角门逃跑。后来朱棣派人四处寻找,但是依然不见踪影。 建文帝不知所终,不仅在北京没有陵墓,在南京也没有陵墓,使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一千古之谜。 3,明朝第七代皇帝,景泰帝朱祁钰。 土木堡之变后,大臣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为监国,但又因蒙古族多次用皇帝来威胁明朝,于是便立朱祁钰为帝,以免了蒙古族的勒索。 朱祁钰年号景泰,史称明景帝,想尽办法将英宗接回来后将其软禁在南宫当中,尊称太上皇。直到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钰患病,让大将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英宗在心腹党羽的帮助与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拿回了皇位。 英宗复辟后,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是以亲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也就是现在的景泰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