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华仔华老 2019-02-03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寓意深刻,要读懂它,不但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下面是我学习古诗词时的一点体会,但愿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注意诗词的标题。

标题是诗词的'眼晴',它具有点明主题或交代时间、地点、内容,或揭示主旨的作用,我们从标题入手,往往能较快掌握古诗词的大概内容。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交代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达到的地点(广陵),对象(孟浩然),这是在送别朋友的一首诗。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题目点明了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总之,诗词的标题也是诗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解了它,就抓住了古诗的内容大意。

二.了解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因各人的地位、阅历、环境、遭遇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大概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读懂'序'或'注'。

有的古诗词,在诗词的前面有'序″,这些序言,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缘由、经过、背景,或为整篇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

有些古诗词,在诗词后面有注释,这些注释,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解释有关词语,或介绍作者等等。

四.抓住关键词语解读。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能很快帮助我们掌握全诗内容。比如: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我们只要懂得了诗中的'尽'和'伏波营',就大概掌握了全诗的内容了。'尽'指没有。'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的军营。'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这首诗的意思是,南下越冬的大雁都飞走了,倾诉深情的书信难以传寄。忧愁一多,连思念的梦也做不成了。我愿追随月光,洒泻到军营中丈夫的身上。表达出思妇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深念。

五.弄清古诗词的取材。

古诗词取材广泛,内容如海,但相同题材的诗词在内容上有共同的倾向性,我们只要清楚它的所属题材,就有利于把握诗词的主题。

常见的题材有:

1.写景抒情诗。

2.咏物言志诗。

3.忧国忧伤诗。

4.思乡思亲诗。

5.怀古咏史诗。

6.情深送别诗。

7.守关边塞诗。

六.注意比喻的引用。

古诗词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语、借语用起来不留痕迹,我们要注意用心识别。

七.体会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成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比如: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等等。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要学好他的确不容易。朋友们,让我们共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