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屠呦呦青蒿抗疟斗嫉妒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9-02-03
       运气好的弗莱明可以因为一次失误偶然发现了青霉素,但是大多数运气不好的科研人员做了半辈子的无用功。其实抗生素的运用最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了,是裁缝用长绿毛的浆糊涂在被剪刀割破的手上,裁缝当然不知道原理,就知道有效。就这样一直到1928年才因一个外国人的失误而发现,一直发展到现在,青霉素也从开始的昂贵到便宜,到人人用得起。在当时的年代外国人肯定看不到这些记载,看到这个记载的中国人也没有西医的这种研究方法,所以只能碰运气发现。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相关的治疗记载只要有心都可以找到,研究方法和条件也都具备。也正是这些外部条件,加上屠呦呦的新思想成就了她的诺贝尔奖。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屠呦呦根据这条线索,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效价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这正是根据中医典籍的记载明确方向,运用西医的研究方法找出治病关键因素,正是中西结合的典范,也是除了病理分析,逆推等研究方法之外,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那么,什么青蒿?中药里只有陈茵,茵陈。并没有青蒿!我们这中医名叫“茵陈”,土名叫“白蒿”,三月时正是北方的初春,气温比较低生长慢,这时采白蒿才能用做药,这个时段过去后,雨水多了就长成草了,药性降低了没人再去采了。就像茶一样早春的茶叶,才是上品一样。中医也是通过无数次的验证才发现,只有三月份的青蒿才有药效,这时采下的才能称之为陈茵。中药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且我记得药方好像是煮沸吧,煮沸青蒿素会失效。只能说受古籍启发,不是直接来自古方。清蒿治疗疟疾的方法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传统的方子治疗单一无法推广。屠呦呦就是根据这个方子研究青蒿治疗疟疾的!通过现代制药方法提取出了青蒿素,这就是她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青蒿当然是早都有了,屠呦呦本来就是根据中医古籍说青蒿可以抗疟,今儿对青蒿展开研究发现其中的抗疟成分,并命名为青蒿素的,更重要的是她合成了双氢青蒿素,成本比提取天然青蒿素低很多,而效果是天然青蒿素的10倍。屠呦呦的这段经历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有调侃说中医是让你稀里糊涂活着,西医是让你明明白白死去,中医最重要的特点是天然和有效,但是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而西医研究药品简直是苍蝇乱转,运气成分太大,完全可以让中药典提供方向,借助西医的研究方法搞明白到底是中药里面的哪种天然成分在起药效,今儿可以针对性的提取,或者合成,降低成本,增强疗效。中西结合,让病不再难治,不再治不起。
中药的最关键是它药性(温热寒凉,升降浮沉)而不是所谓的有效成份,比如扁桃腺红肿热痛,你处方中加入浮萍和不加浮萍有很大差别,但是单味浮萍对这个病并无多少帮助,因为浮萍是浮在水面的所以它的性是上浮的,是往上升的,把药带到喉咙处,使药直达病处,但浮萍的上升要靠水,所以就一定要有葛根,因为葛根的药性是升津,把水升往高位。所以葛根的剂量大小决定了你要“水”位置是在喉咙,还是鼻子或是眼睛。这就是中医中药药性。国家早就禁止单用青蒿提取物,一定要用复方。
青蒿素已经脱离中医中药,变成中药西治,实质上已经是西药,完全不符合中医中药原理,不要给中医套什么光环,不给中医抹黑就阿弥托福了!    纯度太高,病毒产生抗体。为了减少耐药性,非危急病人,最好不要用纯度太高的药
和黄连素一个路子,黄连素会产生耐药性,黄连却不会。走中药精准提纯的所谓科学的路子是注定行不通的!中药就是复合体,成分复杂才能不被病毒破解!
中药用今天的科技提纯后,反尔效果大大降低,不知大自然的奥妙,还鼓吹什么高科技,高科技的医学把世人都送进了医院。真荒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