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无邪28】朱熹与《诗集传》

 江山携手 2019-02-03

【诗无邪28】朱熹与《诗集传》


《诗经》的注释看了几本,最舒服的是朱熹的《诗集传》。既言简意赅,又温柔敦厚。虽是文言,却读之可亲,寥寥几句,明白如话,韵味悠长。

一、朱熹冲破传统指出诗经中大量的“淫诗”。

朱熹首先对诗经六义做了经典的定论:何为“风、雅、颂、赋、比、兴”?

朱熹说,“风,多出于里巷歌谣。雅、颂之篇,朝廷郊庙乐歌之词。雅之变着,贤人君子一时闵时病俗之所为。”这里,将风雅颂的创作地点、传唱场合、创作目的、诗人身份,都作了划分。因此,我们知道,“风”是民间传唱的小歌小调。“颂”是官方的正乐。“雅”,稍微复杂一点。大雅,也是正乐。小雅,就是公子贤臣一时的喜忧和愤懑之情。

这便是我们始读诗经最先要理解和明白的东西。从中,他进一步断定国风中多为“男女相与咏歌”,无关后妃之德,只是一首“淫诗”。这里的“淫”意思与今时有区别。其实就是今天说的爱情诗。从此,将风诗的理解引导到真实的层面上来。后世万千学子因此得以纾解。

 

二、朱熹第一个指出了毛诗序故意曲解的部分。

朱熹有段话非常醒人:某向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之为说。后来觉得不妥,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间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序,便可自通。于是尽涤旧说,诗意方活。

朱熹研读诗经非常诚恳,从序到诗,皆字字细读体悟。但也正因如此严谨,才会发现诗序与诗作产生的矛盾。毛诗序为评者所加,自有他的目的和导向。从汉初流行到南宋,没有人质疑,唯有朱熹,第一个发现,按序的意思理解却和诗意不吻合。他百思不得其解,唯有去掉小序,心中才无郁堵,诗意才活。由此,揭开了毛诗序画蛇添足,言不由衷的部分观点,世人恍然大悟,心中茅塞顿开。读书,不拘泥前人,不迷信大家,不妄自菲薄,才是真快乐。

 

 

【诗无邪28】朱熹与《诗集传》

三、朱熹的诗经注释最为简洁与真实。

朱熹的注释都非常简洁,常常点到为止,而点又非常明白,到位。没有习惯上的注释文本,大段的解读,既繁琐又容易忽略诗作本身。所以,看《诗集传》如同高人在一旁点拨,只是单个字词的解释和背景的介绍。其他的体悟和联想,全部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这才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育大家风范。

此外,朱熹的《诗集传》之所以叫“传”,是因为采纳了历代诗学大家的观点。其中也有同时代的诗学家,甚至是他在学术上的对手。朱熹眼中笔下只有学问的正误,没有个人的恩怨。还有一些他认为不解或者自己也不能认同的注释,他就写“未详、不详”。看到这里,常常心生崇敬。

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大师,当年岳麓书院极为兴盛,全国各地的芸芸学子蜂拥而至。一位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始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世间道理谁都懂,做到的却不多,敢于在三千弟子面前,说这个“未详”,那个“不详”,且刊印入世,万世流传,令人敬佩。

朱熹之前,有唐时的孔颖达,东汉的郑玄,从《毛诗笺》、《毛诗正义》到《诗集传》,都是诗学的经典注本。朱熹之后,明清开始风行戏剧小说,但仍有不少大学究专注研读《诗经》,留下很多精彩的点评。但就整部诗经注释来看,朱熹更为完整,且气度从容,真实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