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海盗数量,还是海盗能量来看,在中国历代王朝之中,明朝都可以称为第一。从明初的陈祖义到明末的郑芝龙,在明朝276年之中,为何大海盗层出不穷?更为重要的是,在大海盗层出不穷的背后,又展现了怎样一副社会图景? 明朝海盗实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纵横东南亚,无论是“土著国家”,还是西方列强,都要俯首拜倒在他们弯刀之下。关于这一点,不妨看一看这三个人。 (1)明初陈祖义是一海盗,但也是一个国王。陈祖义劫掠过往船只达万艘,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逼得朱棣50万两白银悬赏,足见这一海盗团伙的强大。 (2)晚期林阿凤,更是一个传奇,曾率战舰62艘,5500余人,进攻西班牙人的吕宋。首次进攻马尼拉获胜,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尹特,后来还建有一国。 (3)明末郑芝龙,这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海盗,东亚海上霸主,欧洲列强都不敢与之对抗,只能“举手投降”。最典型的是料罗湾一战,郑芝龙击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人。 此外,还有梁道明、林道乾、宋素卿、汪直、李旦等大海盗,每一个不是东亚海上霸主,就是东南亚海上霸主,海上疆域无比庞大。让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海盗取得辉煌成果一直不为外人道! 那么,为什么明朝时会有这么多大海盗?在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了什么社会图景?不妨看一看这四点! 第一,海上贸易的发达。海盗的出现,必然是因为明朝海上贸易的发达,如果没什么可抢的,估计海盗也不会这么多。据说明末郑芝龙,每一年“收海盗税”就高达上千万两白银。 第二,造船业的发达。沿海贸易发达,和海盗层出不穷,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造船业的发达。当然,当时明朝的造船业,更侧重于运货的福船,而非欧洲的战舰。 (注,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首先造出万人大船的就是中国海盗,郑芝龙是‘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 第三,海洋意识的兴起。一直以来,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海洋意识,其实中央可能没有,但民间尤其是沿海地区,海洋意识应该非常强烈,比如福建、广东等地区。 第四,海禁政策的松弛。大量海盗的出现,反应出海贸的发达,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出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尤其有关系有能量之人,往往无视海禁政策,而追逐海贸的巨大利润。 一般认为,海禁政策是导致海盗的原因,但其实即便没有海禁政策,巨大的海贸利益,还是会诱使很多人加入海盗团队。归根结底,和明朝海贸水平息息相关。欧洲大航海之后,也没有一点海禁政策,为何海盗还会多如牛毛呢?答案很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海盗,几乎从来不用骷髅旗,他们写在旗帜上的都是谦卑的祈求,平安、温饱,都是些草根阶级最为渺小而琐碎的梦想。所以,汪直被处死时,官方所找的理由不是海盗,而是“叛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