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十二)

 启书有益 2021-06-19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如有必要复习故事背景,请把下列链接毛起点: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一)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二)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三)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四)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五)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六)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七)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八)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九)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十)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十一)

十二

苏轼被押解进京途中,经过太湖的鲈香亭,因为船只保养,在这住了一晚。月黑风高之际,苏轼十分痛苦。想到此次凶多吉少,突然滋生了自杀的念头。忽而转念一想,自己这样“抄近道”倒是简单,多半要连累家人尤其是老弟,于是,忍了。

幸亏他及时收住,否则,这篇文章就无法写下去了。

被囚禁在御史台监狱中的苏轼,遭到了李定、何正臣等人的轮流审讯。他们想方设法,打算给苏轼扣一个“攻击当今”“不讲政治”的罪名,把案子弄大,取得爆炸性效果那种。

苏轼已经抱定了“活不出去”的决心。他把自己日常服用的青金丹悄悄埋进土里,计划在被定为死罪后,一起全部服下,死个痛快。

李定看着被告席上的苏轼,心中十分得意:你不是太守么?你不是特别能写、特别能出风头么?你不是一个人能干完了么?没想到居然也有今天吧?看我整死你。

于是,李定拿出证据。是苏轼在杭州工作期间,写的一百多首诗。他诱惑苏轼:来,如果承认你这是写黑材料攻击朝廷,我就给上面建议,放你一马。

苏轼说:“你个烂贼,诬赖我?”

李定说:“来,你解释一下这篇是几个意思?”他拿出的是《山村五绝》的第二首: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看起来是在写农村劳作,实际上你在写政治。不要以为我看不出来。你这是在讥讽朝廷的盐法,如果不实行严格的盐法,老百姓就愿意去投资耕牛,就会自己去从事农业产业。你这用心叵测啊!”

“还有,这首你写得更加明确了,看你如果抵赖。”说完,李定又拿出《山村五绝》第三首: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你这说我堂堂大宋,竟然还有群众三个月没有吃盐?又在讥讽盐法,混淆视听,扰乱舆论,简直是罪大恶极!”

“讥讽盐法,已经胆子不小了,你竟然还敢讥讽青苗法!”他们又拿出了《山村五绝》第四首: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你这是写老百姓得到了农业补助后,马上到城里去吃喝嫖赌花光了,我勤劳善良的大宋百姓,咋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苏轼十分无语:“现在国家就是这种情况,本身新法实施,就步子太大,容易扯着那啥。我真实记录和反映基层状况,错哪了?”

李定桌子上一拍:“不要以为我没有到过农村基层,就不晓得情况,我大宋歌舞升平,皇上英明,不可能有你说的那么老火。你这《山村五首》只是一个典型。还有这么一大堆反动文章,我看你如何抵赖!”

于是,他们翻出来苏轼的其他所谓“反动文章”。

比如,他在《戏子由》中写的“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被指认为是在讽刺新法让皇帝昏庸,并无叉用。他在《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中写的“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被指认为是在讽刺有些基层投机钻营者,贿赂收买大领导,为自己争取进步机会。他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五首之四》中写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被指认为是在讥讽朝廷的水利建设搞了耍的……

苏轼听了这些,当场惊呆:老子当时真没想这么多,你这种理解水平,不去教语文把学生带进沟里,确实可惜了……

看苏轼有口难辩,他们终于搞出来一个杀手锏。重点是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一》: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你这个所谓'蛰龙’,难道不是在辱骂皇帝毫无建树,无品无行么?竟然如此大胆,不讲政治!”

苏轼并没有捉慌,而是不紧不慢地说:“你们的老板当朝宰相王安石,写过一首《龙泉寺石井》,里面写的'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我这个龙,和他写的龙,是同一条。”

审讯苏轼的人听了,惊呆当场,说不出话来。

但是,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审讯者而言,嫌疑犯认不认罪关系不大,有的是方法让你认罪。

李定他们,把关于苏轼的“反动文章”卷宗整理好,上报给了神宗皇帝。然后,还写了一个十分恶毒的建议稿:

“臣叨预执法,职在纠察,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

反正意思就是一个意思:苏轼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力巨大,“妖言惑众,诽谤朝政”,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必须从重从快,杀一儆百,以此打击社会上那些反动文人的嚣张气焰,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此言一出,朝野震惊。文武百官纷纷上书,刀下留人之声不绝于耳,甚至连变法派中的有识之士都站出来劝谏神宗皇帝,不可因言论不当而诛杀大臣。

宰相吴充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曹操能容得下击鼓骂曹的祢衡,您为啥容不下苏轼呢?

曹太后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苏轼兄弟俩都是宰相之才,能说杀就杀吗?

到最后,就连苏轼的政治对手,已经退居二线的变法领导小组组长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哪有太平盛世诛杀才子的道理?万万使不得。

本无杀心的神宗皇帝当即送了个顺水人情给王安石:“以公一言而决。”就听你的吧,从轻发落,对苏轼免于刑事处罚,只给予朝内行政纪律处分。

苏轼在狱中关了整整一百三十天,以为难逃一死,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连后事都安排好了。

他写给兄弟《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万万没想到,年终岁末,大宋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喜讯传来,神宗皇帝宽厚仁慈,法外开恩,仅对苏轼做了如下处理决定:朝内严重警告,记行政大过一次,下放到偏远落后地区挂职,职务由正省级降为副处级,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也就是湖北省黄冈县武装部副部长。且“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不但没有签字权,还要受地方长官的约束,不得擅自离境。相当于在基层挂了个没有实权的虚职,接受监督,以观后效。

苏轼算是活出来了,但一大批亲朋好友受到了连累。苏辙被贬官,担任筠州盐酒税务,老师张方平被罚铜三十斤,司马光被罚铜三十斤,受牵连者,竟然有三十九人。

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终结。

好了,翻篇。人,总算是活出来了。苏轼松了一口大气。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去付出

写作,是我业余的唯一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