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食已发扬于全世界,地有南北,人无异类,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美食是中国人过年的重头戏,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人们对于新年的期待和祝福。过年期间,各地有各地庆祝节日的习俗,那每个地方的人们又是通过哪些素食美食来庆祝佳节的呢? 浙江
米海是炒熟的米。 台州五味粥:台州一带吃五味粥,粥里有芋艿,另外四样是白米、红枣、豆腐、豇豆。据说这种粥最早是寺院僧侣做的,祈求新年“五福”降临人间。
北京 饺子:你懂的,北方人不管干嘛都少不了它 北京糖瓜: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 北京芥末墩儿:芥末墩儿是老北京汉族传统风味小菜。芥茉墩儿是地道的百姓菜,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清爽、利口,颇受老北京人喜爱。 北京春饼:将莴笋丝、胡萝卜丝、黑木耳切丝(也可其他菜类切丝)炒一下,拌和在一起,成为和菜,卷春饼吃讲究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 上海
寓意“年年高”、“步步登高”。
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上海四喜烤麸:所谓的“四喜”传统就是指香菇、黄花菜、黑木耳、花生米四种调味,不过如今配料也是越来越随意,也可以加上笋子或者豆芽、茶树菇之类的,做成“双喜”“八喜”等等,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素菜。
天津
天津合子:正月里的天津人频繁吃合子,有时仅为吃饺子时的点缀。合子以煮食最常见,也有人爱吃烤烙的合子,俗称“干烙儿”。人们以美好的民俗心理为合子美食赋予了吉祥与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发财,事业盛达。 江苏 南京糖芋苗:嗜甜的南京人最爱的甜蜜,芋苗入口即化、藕粉浓稠香甜,老藕依旧脆甜、桂花香沁人心脾。 南京什锦菜:南京人过年必吃的,非什锦菜莫属了。什锦菜不仅制作方便,寓意也好,里面既有荠菜、菠菜这些绿叶菜,也有胡萝卜丝、黄豆芽、黑木耳等进行点缀,色彩缤纷,代表着人们讨个好彩头的心愿。 南通荠菜豆腐:南通过年有个传统,就是要吃荠菜和豆腐,荠菜在南通话里与聚财谐音,豆腐与头富谐音,就是头一个富。
苏州大砂锅、年糕:苏州人过年会吃的糖年糕,与其说是大年三十饭桌上的一道菜,不如说是贯穿苏州春节的一个美食。浸泡糯米和粳米,碾成米粉,掺水和红糖搅拌蒸煮。蒸熟后,把面团放在桌上揉搓。抹层油,再取白线绑住一拉,就“割”出糖年糕了。苏州人讲究,年初一一定要吃糖年糕,寓意一年甜甜蜜蜜。 宿迁“忙年”炒果子:从“祭灶”开始,宿迁人在精神、物质两方面紧张地为过年作准备,叫“忙年”。暖糖、炒果子是忙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都在年三十晚进行。把自产的麦芽糖或山芋糖等加热溶化黏以炒面、熟芝麻,切成各种形状的块块,叫“暖糖”(方言“黏”叫暖)或黏以熟黄豆粒叫“暖糖豆”。把瓜子、葵子、秸子、花生等炒熟,统称炒果子。 徐州油炸麻叶子:徐州人腊月二十五以后,开始专门准备制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油炸麻叶子(分咸甜两种,是用半熟的烙馍切成菱形,晾干后再炸)、炸油炸果(特制的山芋)、炸丸子(萝卜切碎后拌绿豆面制成)等。 广东 潮州腐圆、五果汤: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广州煎堆:在广州过年,一定要吃煎堆,黄蹬蹬的煎堆像个大胖小子,稍微触动一下,随即滚动到老远。因此广东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福建
湖北
广西
河南
山东
安徽 生萝卜: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什锦菜:在安庆,一般人家不外乎选用荠菜、白菜、胡萝卜、黄瓜、芹菜、黄豆芽、黄花菜、笋尖、藕、山药、香菇、豆腐干、千张、腐竹、粉丝等 台湾
台湾红白米糕:进入初一,人们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春饭: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要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江西
陕西 陕西黄馍馍:用黄米和软米磨的面,包上豆枣馅,甜中带酸,软而不粘,黄馍要做够一个月的量,正月里就几乎不用再做饭,热着吃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