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走过了4年,时间就这样在一行一行的书写中滑了过去。当新榜发布微信公众号2018统计数据时,惊觉这一年1000万人阅读了「春暖花开」上的文章,看到这个数字时,我被惊吓到,内心顿然升起一个词「敬畏」。是的,感到惶恐与敬畏。 过去的2018,每个人都有对它的总结与感受,每个人都有对它的怀念与焦虑。但是于我而言,却是更多的敬畏。敬畏增长带来的复杂性,敬畏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敬畏技术带来的颠覆,敬畏年青人带来的迭代,敬畏浮躁带来的挑战,更加敬畏千万人阅读带来的能量。 在我幼小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与敬畏,即使到了今天,想到居里夫人,我依然会感受到她坚定而淡泊的肖像,想到自己站在她故居窗前的那份虔诚。也清晰地记得,在壶口瀑布前,望着湍急而下的巨流,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从心底升腾。 我总是时时感受到,崇拜与敬畏本身是一种高贵的情操,是我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一个使我可以仰望的生命意义。而这一刻,我停留在「春暖花开」四周年的日子里,内心充满崇拜与敬畏,是你们,每一位「春暖花开」的读者,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我其实很害怕,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厚实的基础,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力,去承载千万人的阅读与思考。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如既往地安静去写,反求内心去写,贴着企业的真实变化与实践去写,带着理论的思考去写。 因为我知道,承载这一切的就是我内心所保有的对大家阅读与思考的崇拜与敬畏,这种崇拜与敬畏感,给了我力量,让我可以纯净而单纯地去做这件事,与其说是我自己在思考和分享,不如说是大家引领着我在思考与分享。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从未有过的内心骚动与焦虑,这一切真的是技术与外部的环境带来的吗?很多时候,炫目的成绩与激烈的变动,映射出的也许是思辨与定力不够,或者文化的厚重感被割裂了,在快速变动中,我们完全忘了那些不变的稳定力量,什么才是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什么才是我们内在的追求? 我很感恩有「春暖花开」,因为它,让我时时可以开辟一个安静之地,思考和写作。我常常在旅途中去完成这件事,因为聚焦这件事,可以很从容,可以安详旅途中遭遇到的各种变化。有时是飞机晚点,有时是空中颠簸,有时是身旁的人嘈杂,有时是行人拥挤。但是这些都不会干扰到我,我只是随时打开电脑,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即可,系好安全带,继续拿出电脑写,大概飞行的两三个小时里,我已经写完了几千字。 这种「不介入」的状态非常棒,让你可以安静而从容。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介入,介入之后就会被牵连、被干扰。每每看到朋友们发微信圈,知道每一日、每一刻大家都在介入,唯恐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丧失了创业的机会,丧失了获得财富的机会,丧失了与成功人士交流的机会……在人们唯恐被遗忘的时候,却因介入太多而导致更多牵挂、更多干扰,因此丧失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反省、读书、沉思的空间,反而真的就丧失了一个人成长所必需的沉静,由此也就知道浮躁与焦虑的来源。人们的确介入得太多,而被干扰也就更多。 有趣的是,在修行中有内外之分,外层的干扰越大,本心修行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真的是一种生命升华的状态,一种静观而从容的状态,不被外物所累,不被外境所扰,回归本心的价值与意义,我所喜欢的「随遇而安」,就是人在不同的境遇里可「安」。如此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每一天的变化与挑战,都是每日修行之地。 我也是如此看待每一天「春暖花开」的文章,看待每一次的写作、每一次的思考。我们变化得太快,颠覆与迭代得也太快,一方面,这是好事,因为进步与学习的速度推动着;另一方面,不是好事,我们缺乏时间去酝酿专业度与精致度。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界说要有日本的「工匠精神」,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倡导,但是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其核心就是在某个特定领域有持续的投入,心无旁骛地专注。 在过去的一年里,「春暖花开」的小伙伴们展开了一些创新的尝试,加入短视频,开通直播平台,链接更多的资讯,并在2018年12月31日创新做了一场「共生课堂·在线跨年直播晚会」,这些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为「春暖花开」带来与时俱进的感受,我也期待大家会喜欢。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坚持文字写作,以文本的方式呈现我的思考,依然是固守的选择。 在我看来,文字最大的效果,是让阅读的人,多一点机会去思考。写作于我是深度学习与思考的载体,同样的是,当你阅读我的文字时,也会引发你的深度学习与思考,获得你自己的判断,从而拥有因阅读文字而纯粹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在一个图像逐渐取代文字的世界里,我会更希望保留一个文字的媒介,因为我觉得,文字的反省力远远高于图像,也因为此,我保有「春暖花开」的文字特性,希望在这个空间里,我们经由我的文字,去感受彼此的默契与思考的魅力,去感染彼此安静对话的氛围,去体味彼此智慧激荡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