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越铁路最后一程

 颐源书屋 2019-02-06

“从公元前111年到公元939年,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华帝国的一部分。一个独立的越南国家成立于939年。


“法国政府对越南社会施加了重大的政治和文化变革。西方式的现代教育体系得到发展,天主教得到广泛传播。


“尽管法国发展种植园经济以促进烟草、靛蓝、茶和咖啡的出口,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民权和自治日益增长的要求。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很快就出现了。”

——维基百科


法国占领西贡(1859年)



法国人时代的米轨在河内



河内——海防  


火车: 102公里   2小时15分



河内一日是从天没亮开始的。


凌晨4:30火车到河内。11月初,火车上还开着空调,出到外面,就像夏天的早晨,穿着短裤T恤走快了还是冒汗。


用谷歌地图搜到河内的“天安门广场”巴亭广场,也就不到4公里。走到那里天还没大亮,但是已经有很多晨练的越南人了,都在广场上快走、健身。


巴亭广场位于河内市中心, 是越南举行政治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场周围有政府办公机关和使馆区。

巴亭广场上的胡志明陵墓,类似于北京的毛泽东纪念堂。附近还有胡志明的旧居、胡志明博物馆。社会主义越南的开国之父嘛。


越南受中国和苏联影响之深从胡志明陵墓就能看出来,也是选在广场,也是建筑宏伟,也是军人拱卫。神圣之地气氛浓重。



在广场上盘桓了很久,看到了升旗、换岗。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有这样的政治中心,供领导人检阅人民、发表政治讲话、举行展示武力的阅兵。


升旗仪式只能远观,不许太近,否则就被军人呵斥。当年在朝鲜也是动辄被军警大声呵斥。在我们自己国家也碰到过,有一次在霍尔果斯口岸,路过马路边的一座军营,明明走在警戒线外,只是稍微停下来看了一下,就被哨兵凶狠狠地驱赶。心想怎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人都严肃有余松弛不足呢?反倒是在印度尼泊尔,站岗的哨兵会和你微笑合影。


看过广场,再沿外围扩展逛了一圈,看了使馆区、列宁公园、战争博物馆。


广场附近的政府机关。河内主要的首脑机关都在巴亭广场周围。


河内的列宁公园。鲜花是新摆的,盛装的越南人在列宁像前合影。一般中国人都以为越南当年和中国最好,其实翻翻史料,再到越南看看,人家最爱的是苏联。到最后,越南是中苏对立的棋子,1979年邓公小平决定打越南,还要防着苏联人干预呢。


列宁像前合影的越南女士。穿的叫“奥黛”,越南民族服装。


大麦是军迷,河内军事历史博物馆是必须要看的。


门票40000盾,约合人民币12元。


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河内观光的必到之地。露天陈列的美国军机都是战利品。


最牛的实物——被击落的B-52轰炸机残骸;最牛的一张照片——越南女民兵拖着B52的残骸。


河内的军事历史博物馆一大早就来了很多中国旅游团,一车一车的,中年以上者居多, 都喜欢在外面空地上的武器实物前拍照。拍过照,再上个厕所,就上车去下个景点了。其实博物馆里面还有很多展室可以细看,但是中国人很少, 都是外国游客在细看。


维基百科上的照片


河内大教堂,又叫圣约瑟夫大教堂,19世纪晚期的新哥特式风格,很像巴黎圣母院。这座教堂于1886年12月开放,是法国殖民者在印度支那建造的首批建筑之一。1954年法国人撤离后,天主教会遭受了数十年的打压,牧师被逮捕,教堂财产被没收。圣约瑟夫大教堂一直关闭到1990年的平安夜,那时人们才获准在这里再次举行弥撒。


如今在教堂周围已经看不出有什么限制。维基百科上说“在周日晚上6点的弥撒上,大批人群涌上街头。祷告赞美诗被广播,无法进入大教堂的天主教徒聚集在街道上听赞美诗。”



越南被法国殖民上百年,可以说,那个时候整个越南都是“法租界”,留下来的众多法式建筑恰恰成为今天的城市特色。


河内歌剧院,法国人时代的建筑,亦是今日河内的著名历史建筑


歌剧院侧面


歌剧院门前的越南女孩子



还剑湖是河内著名景点,河内介绍里都会提到,但去了才发现湖很小,景色也一般。湖的一圈倒是树木茂盛。


还剑湖通湖心亭的木桥


还剑湖的湖心亭


越南很多古建筑都是汉字,坐火车看到沿途墓地也都有汉字。可见与中国的历史渊源。网上也经常有文章翻旧账,讨论为什么胡志明要废除汉字,就像讨论韩国为什么要去汉字化一样。其实这种想法只能关起门来说说,到了周边这些曾经的中华帝国藩属国千万别提,会刺激人家民族情感的。


河内战争博物馆前的古代旗台也是汉字。那个时候越南还是中国属地。


还剑湖附近公园里的盛装妇女


还剑湖附近的36行街市是河内有名的古街,主街道和旁边的支巷都是满眼的商铺,售卖各种越南土特产、旅游纪念品。一看就是那种晚上游客摩肩接踵有的逛的地方。可惜我没打算住,到下午觉得河内已经逛得差不多了。


总体上,河内的楼房都不高,几乎看不到像我们那样的摩天大楼。不像我们的首都那么繁华。但是法式建筑特别多,满眼皆是,城市的味道很足,也很热闹,充满了生气。既有秩序严谨的地方,也有比较乱但是很有活力的地方。


从还剑湖回到河内火车站,去海防!其实早上一下车就到售票窗口询问到海防的车次,只是售票员说了半天也没听明白,只好查了别人的网上介绍,说河内还有个嘉林站,到海防的火车在那里发车。一查谷歌导航,有8公里左右。反正时间还早,就走过去,还可以多看看河内街景 。结果,竟然看到了著名的龙边大桥!



龙边大桥丝毫不亚于云南的“人字桥”,是滇越铁路线上的著名大桥。是由巴黎的Dayde & Pille建筑师于1899-1902年建造,1903年开放。在1954年北越独立之前,它被称为保罗-杜默桥,以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后来的法国总统保罗-杜默的名字命名。桥长1.68公里,是当时亚洲最长的桥梁之一。


龙边大桥被誉为“躺着的埃菲尔铁塔”


1.6公里长,跨越红河


从1899年到1902年,超过3000名越南人参与了建桥。越南战争期间,由于其关键位置(当时唯一一座横跨红河、连接河内和主要港口海防的桥梁),遭到美国飞机猛烈轰炸。如今在网上能读到当年中国援越部队的回忆《参加抢修龙边大桥》,其艰苦卓绝令人感怀,只不过这些历史如今在越南不再被提及。


中间跑火车,两边走行人、摩托车



我就是从这条道上走过桥的,1.6公里长。后来从海防回河内又坐火车过了一次桥,当时正值晚高峰,车窗外摩托车塞道,车灯成了壮观的长龙。


1.6公里够长的,在桥上一步一步走,正好看全了底下的红河——从河边的棚屋区、脏兮兮的河滩,到中间的主航道。也看到了站在中间铁轨上拍婚纱照的新娘。到过河内的人很多,估计像我这样把整个龙边大桥走一遍的很少。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过桥,桥那头有个龙边车站,就有到海防的火车。我从嘉林上车等于多走了一站。


走完龙边大桥,傍着铁轨又走了一段,到了嘉林站。

嘉林站,已经搞熟了——GA是车站,GIA LAM是嘉林。

门里就是小小的候车室和售票处


嘉林站月台。外面看站房不大,里面倒是蛮长的。


买了3:45的车票,等了会,车来了。


火车来了


相当于我们的绿皮车,分空调软座和普通硬座。我买的是软座。70000盾,合人民币21块。


沿途能看到这样有中国字的货车,一看就是从“滇”段过来的。两国仍有货运往来。


到海防了,晚上6点了,3:45的车,2个多小时  其实不到100公里,车速还是慢。


越南海防,是滇越铁路的起点,当年法国人是从海防开始修铁路的,修到中越边境的老街,然后和清政府谈妥后,又从云南河口往昆明修,最后把滇、越两段一连,就成了滇越铁路。


对于大麦而言,海防是这次全程体验的终点。只是到海防天色已晚,第二天专门再去车站细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