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 本节内容适用范围:高一预习,高三、高二复习 知 识 体 系 知能强化课Ⅰ 儒学世俗化—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的三大特点 2.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性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歧之处 知能强化课Ⅱ 儒学时代化—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历史背景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本文来源:高中历史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