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专注力对一个的成长和成才都非常重要。 当然,我们极客数学帮的很多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根据《极客数学帮用户调研白皮书》显示,有57%的家长意识到专注力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所以,今天小极和大家聊聊专注力。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专注力是一种将意识集中的心理过程,由于人脑可以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每秒钟至多处理126位资讯),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专注于信息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一生中大脑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自己要专注的东西有所选择。 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其实对于成人来说,专注力本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比如我们无法长时间地持续高强度工作,在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有时在听他人侃侃而谈时也会走神。 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就会让我们在培养孩子专注力这件事情上不那么过分强求了。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同通过这个表格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不同的,这是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当然,也会有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都需要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排查。 我们不能以5岁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去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同时也不能拿其他孩子的专注力表现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变化,当孩子表现有所改善时,去积极地反馈感受。 请记住,孩子们会倾向于做那些你总是提起的事情,不论好坏。 专注力的是靠“保持”而不是“培养的”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低龄的孩子也有着超强的专注力,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可以独自看书10分钟以上。这当然是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的。 应该来说,我们的孩子从出生以来都是有专注力的,我们会发现新生儿会独自玩自己的手很久 ,因此对于专注力我们是不能用“培养”一词的。 那么差异来源于哪里呢?这个差异就来源于家庭成员当孩子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时是否会打断。 德国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孩子在做一件错误的事情,也不要轻易去打断”,但在我们的家庭中会经常看到在孩子独立做一件事情时询问他“你在做什么”又或者是在孩子写作业时进去递水果、询问作业进度,这些都是破坏孩子注意力的行为。而良好的专注力是需要家长以不过分干涉的方式来达到保持的效果的。 榜样的作用作为父母,我们还需要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够专注地做事情(专注地玩手机除外)。 大家都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需要尝试提升自己在看书、看报、工作时的专注力,而这些都会在生活点滴中得到体现。 让孩子看见家长自身在提升专注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样就不会出现当你在批评孩子时孩子内心却想着“爸爸/妈妈不也一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