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上课太累了,学生太笨了,讲了这么多遍仍然不会。试想,课上真的很累吗?我认为,课上要想不累,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即要累在课前。如今的课堂已经改得五花八门,现在的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怎么备?笔者认为,作为任何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应该做到以下三问。
一:课上讲了多少?
课堂是学习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设计一些环节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说、写等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一堂课不是看教师说了多少?讲了多少?事实上,课上教师只有设计一些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讲的时间才会缩短。课上老师讲的越多,侵占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越多。所以,一节好的课绝不是像说相声一样,台上是教师,台下是学生;而应该像足球比赛一样,台上是教练,踢球的是学生。
二:学生学了多少?
课上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学了多少?必须要把教和学联系起来,单纯的光教而不顾学生的学不行,但不教只让学生学也不行。一般的比例是三分的教七分的学,但也要根据学段、根据学科而定。学生的学应该是教的目的,老师的教应该是学生学的体现。试想没有学生我们教啥,没有学生的学们上什么课?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学生的学而设计的。
三:学生会了多少?
“对牛弹琴”的故事妇孺皆知,弹琴的累的满头大汗,自我陶醉,但对于牛来说听懂了多少?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完,不顾学生的学习和感受,其效果就如同对牛弹琴。同样的叫苦,我都讲了但学生不会,我都弹完了但牛没听懂,责任在谁?这样的效率基本上是零。讲一个会一个这叫100%,讲十个会一个这叫10%,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样就不言而喻了。老师的教最终还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落在学生的效果上。
所以,每位教师只要围绕这三问来设计课堂,来反思课堂,我们的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升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