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期末化学复习考前易错点整理

 昵称32901809 2019-02-08

一、易错写的符号(在括号内将错写符号更正)

1. 元素符号

铜cu( )、氯cl( )、钙ca( )、

铝AL( )、锰MN( )、氦Ne( )

2. 离子符号

镁离子Mg2-( )、钠离子Na1+( )、

氯离子Cl1-( )、钙离子Ca+2( )、

氢氧根离子

( )、铁离子Fe2+( )

3.化学式

氧气O( )、氢气H( )、氦气He2( )、

碳酸钠NaCO3( )、氯化铁FeCl2( )、

高锰酸钾KMnO2( )、氧化铝AlO( )

二、易错写的关键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关键字)

1.吸咐( )  2.肥澡水( )

3.木碳( ) 4.二氧化炭( )

5.制换反映( ) 6.质量守衡( )

7.原素( ) 8.高猛酸钾( )

9.中合反应( ) 10.摧化剂( )

11.小苏达( ) 12.融剂( )

13.长劲漏斗( ) 14.椎形瓶( )

15.氯化氨( ) 16.金钢石( )

17.混浊( ) 18.混和物( )

19.荷电核数( ) 20.饱合溶液( )

三、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在横线上写出更正后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期末化学复习考前易错点整理

四、易错易混点辨析(在后面括号内打“√”或“×”)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

2.氧气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 )

3.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 )

4.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 )

5.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酸 ( )

6.碱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 )

7.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测定溶液的pH ( )

8.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 )

9.铁丝、木炭、硫粉都不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 )

10.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 )

11.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 )

12.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 )

13.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

14.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

15.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

16.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

17.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 )

18.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也不能开灯检查 ( )

19.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SO2 ( )

20.a g氢气与b 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能生成(a+b) g 水( )

21.氦原子与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

22.2Fe+6HCl

2FeCl3+3H2↑ ( )

23.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 )

24.不能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 )

25.洗洁精能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可以溶解油污 ( )

26.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 )

27.泥水中的溶剂是水 ( )

28.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 )

29.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

30.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的溶液不一定含S

( )

31.使用天然气可减缓温室效应 ( )

32.合金、合成纤维、塑料、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 )

33.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 )

34.稀盐酸加热蒸发,质量分数增大 ( )

35.CuO中含有Na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除去NaCl ( )

36.虽然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比铁更耐腐蚀 ( )

37.同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 )

38.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溶液的酸性 ( )

39.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 )

40.打开浓盐酸瓶盖会看到白烟 ( )

41.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 )

4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收集 ( )

4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 )

44.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

45.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

46.滴加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 )

47.CO2中含CO,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 )

48.CO2中含HCl,用NaOH溶液除去HCl( )

49.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 )

50.硝酸钾属于钾肥 ( )

51.乙醇汽油是一种化合物 ( )

52.乙醇和汽油都不可再生 ( )

53.H+的最外层电子数为0 ( )

54.纯碱属于盐 ( )

55.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 )

56.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鉴别氮肥和钾肥 ( )

57.氦气的化学式为He ( )

58.SO2中含有氧分子 ( )

59.石油分馏、煤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 )

60.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 )

61.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蒸发 ( )

62.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 )

63.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 )

64.呈酸性的降水叫酸雨 ( )

65.活性炭和明矾都可将硬水软化 ( )

66.“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熔点高 ( )

67.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 )

68.氢气燃烧的基本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 )

69.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 )

五、初中化学最易混淆的化学名称

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

“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发生。“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超过500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 ℃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反应及固体分解时使用。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和“高温”要有所区别。

3.“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

“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焰”和“光”的区别

“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且易汽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汽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汽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

6.“浑浊”和“混浊”的区别

“浑浊”是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混浊”是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

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

7.“碳”和“炭”

“碳”是指碳元素,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密切相关的概念,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如:二氧化碳、碳化物、碳酸等。

“炭”是指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的具体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煤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

一、1.Cu Cl Ca Al Mn He

2.Mg2+  Na+  Cl- Ca2+ OH- Fe3+

3.O2  H2 He  Na2CO3 FeCl3 KMnO4 Al2O3

二、1.吸附 2.肥皂水 3.木炭 4.二氧化碳

5.置换反应 6.质量守恒 7.元素

8.高锰酸钾 9.中和反应 10.催化剂

11.小苏打 12.溶剂

13.长颈漏斗 14.锥形瓶

15.氯化铵 16.金刚石

17.浑浊 18.混合物

19.核电荷数 20.饱和溶液

三、1.C+O2

CO2 (把反应条件“点燃”错写成“燃烧”)

2.3Fe+2O2

Fe3O4 (把生成物“Fe3O4”错写成“Fe2O3”)

3.Fe+CuSO4

Cu+FeSO4 [把生成物“FeSO4”错写成“Fe2(SO4)3”]

4.Fe2O3+6HCl

2FeCl3+3H2O (把生成物“FeCl3”错写成“FeCl2”)

5.2H2O2

2H2O+O2↑ (忘记写气体符号)

6.CH4+2O2

2H2O+CO2 (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7.2Mg+O2

2MgO (把生成物“MgO”错写成“MgO2”)

8.Fe2O3+3CO

2Fe+3CO2 (多加气体符号)

9.CuO+H2

Cu+H2O (把条件“△”错写成“高温”)

四、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

2.× 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3.× 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

4.× 虽然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5.×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6.√ 碱液和硼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7.×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否则可能会产生误差。

8.× 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瓶专用,不需要清洗。

9.√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了新的气体,占据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反应容器内外不能形成气压差。

10.×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1.×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12.√ 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1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4.×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5.√ 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16.×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会导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17.× 高层住房着火,若立即打开门窗,则会加快空气流动,导致火势更旺。

18.√ 打开排气扇或开灯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19.√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H4HCO3中不含硫元素,因此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含有硫元素的SO2

20.× “恰好完全反应”和“其中一个反应物反应完”都可以称为“充分反应”,若a g氢气与b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 g水。

21.× 氦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多有2个电子,因此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22.× 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

23.√ 工业上根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24.√ 烧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5.× 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

26.√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很小,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很低,因此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很大,其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7.× 泥水是悬浊液,不是溶液。

28.× 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其溶解能力不变,即溶解度不变。

29.×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30.√ 氯化钡溶液既能电离出钡离子也能电离出氯离子,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的溶液不一定含S

,也可能含有Ag+

31.× 天然气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温室效应。

32.× 合金是金属材料,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33.× 若该气体含有较低浓度的氧气,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4.× 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蒸发会使稀盐酸中的溶质大量减少,质量分数变小。

35.× CuO中含有Na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除去NaCl。

36.√ 常温下,铝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更耐腐蚀。

37.× 同温下等质量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38.√ 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因此不能检验溶液的酸性。

39.×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是质量分数。

40.× 打开浓盐酸瓶盖会看到白雾,不是白烟。

41.× 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42.× 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因为刚冒出的是空气,若马上收集会使气体不纯。

43.√ 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或恒温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若是降温结晶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若是恒温蒸发结晶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4.× 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5.×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是通过加溶质的方法进行转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若是通过升温或降温的方法进行转化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46.×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碳酸钠也呈碱性,因此不能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47.× CO2和CO混合在一起,CO很难被点燃。

48.× CO2和HCl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9.×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含有同种元素,它们组成的是混合物。

50.× 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51.× 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

52.× 乙醇可再生,汽油不可再生。

53.√ 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

54.√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55.√ 氧气是单质,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为0。

56.×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

57.√

58.×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59.× 石油的分馏是指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多次蒸馏实现分离,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进行分解得到一些新的化工产品,是化学变化。

60.√ 轮胎、锅炉等由于气压过大引起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61.× 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受热不均使液滴飞溅。

62.× 质子和电子也带电。

63.× 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

64.× 正常的雨水因为溶有二氧化碳而呈弱酸性,pH<5.6的降雨才叫酸雨。

65.×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淀,都不能将硬水软化。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

66.×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67.× 氯化钠属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硝酸钾属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68.×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都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氢气燃烧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69.√ 对应的现象分别是火焰无明显变化、烧得更旺、熄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