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两招

 图灵狗 2019-02-08

作者:苇杭


如果你常去国家博物馆,那你一定见过他。


白净的脸上戴着眼镜,满面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或弯腰,或下蹲,或跪地,在孩子的簇拥下,侃侃而谈文物背后的故事。


温文尔雅的声音,生动有趣的讲解,孩子们和陪同的家长都静心聆听,无一人中途离开,而跟随讲解的队伍往往也会变成预约人数的数倍。


张鹏,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兼CEO。


自2003年起,他便在国家博物馆等场馆向青少年义务讲解,讲解时长累计超过10000小时,服务人次超过50万。


此外,他还开设1000多场博物馆公益讲座,为全国数百所中小学的孩子们带去博物馆讲述。


WX20180830-133943@2x.png


在讲解之余,他还出版系列博物馆相关童书,《宫·城:写给孩子们的紫禁城》、《博物馆里的中国:绝妙器皿》、《朋朋哥哥讲故宫》、《倾听博物馆的声音:朋朋的时光笔记》系列,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他是家长眼中引领自己和孩子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导师”,更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被亲切地称为“朋朋哥哥”。


带孩子去故宫也不是一次两次,但跟着朋朋哥哥去故宫,才真的称得上是第一次。
3个小时里,朋朋哥哥从历史、建筑、色彩、空间、时间、人物、故事进行讲解,几个维度感官一起调动,让我们这群大人小孩意识到,这座庞大的建筑群不再冰冷,而是一砖一瓦皆有故事,一门一柱皆有学问。

网络上,一位家长如此评论。


“我争取能够讲满60年,讲满一个甲子。”在一次电视节目采访中,张鹏说。因为60在中国人心中,代表着圆满,而60年也正是一个完满的年份。


01

跪地上给孩子讲课

有家长送他一双老人用的护膝


现场讲解时,张鹏要么弯腰,要么下蹲,要么跪地,因为听众是孩子,如此,和孩子之间,眼睛相对的角度,则不是从上往下的俯视。


常常跪在地上给孩子们讲课,有一年过生日,一位妈妈偷偷塞给张鹏一双老人用的护膝。


“人和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平视。”尽管听众是孩子,但张鹏始终相信,他与听众是平等的关系,孩子是需要尊重的独立个体。


张鹏认为,博物馆是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因此他不会讲解历史八卦,很少会谈及名人故事。


而是将博物馆实实在在的文物作为载体,讲述文物背后的社会发展史,为孩子们带去一个可以触摸、可以思考的历史。


然而,如何让这些知识有效地传达,哪些要讲,哪些不讲,哪些重点讲,哪些省略讲,对于任何一个文物故事的讲述者来说,都非易事。


WX20180830-134155@2x.png

当你用15年的时间,为数十万小朋友讲解过之后,当你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你就知道可能会获得哪些不同的答案,哪个答案可以引入下一阶段讲述的内容。


张鹏认为,10多年来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足以让他处理这样的难题。


正是如此,“讲解非常棒!思路清晰,脉络清楚,逻辑性强;对从远古时代到古代的政治,经济,到文讲述,整个过程衔接紧密,过度平稳流畅;语言幽默,顾及大小朋友。”


类似这样的评价,屡屡皆是。


02

不照搬历史书的“朋朋哥哥”

如何讲解文物?


张鹏的每次讲解,结束后,孩子们都恋恋不舍,而他的每次演讲,都座无虚席。如何给孩子讲述博物馆,张鹏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论。


拿宋代的商品经济举例,如何讲解?张鹏并不会照搬历史书,简述宋朝商品经济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农业、手工业还是运输业。


他选择北宋的一件文物“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青铜版”,这是一枚广告牌,上有广告语: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通过小小的广告牌,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广告?广告出现的因素会有哪些?从而收获到,广告的出现,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经济氛围,反映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结论并不是张鹏告诉孩子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孩子自己获得的。


将文物作为切口,赋予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张鹏将这种方法称为以小见大,用文物小切口讲述大历史。


WX20180830-134322@2x.png


然而,为了讲好一件文物,张鹏要阅读大量书籍,但张鹏常说,自己不是从事历史或考古方面专业研究的,没有能力去装满一桶水,即使再努力,也只能装满很少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青少年博物馆教育的推广者,除了要练就装水的能力,更要练就如何把装在桶里的那小部分水慢慢地倒出来的本领,让公众们听得懂,喜欢听。


在他看来,每位文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也都是温暖的,它们都会说话,用材料中的数据说话,用器身上的铭文说话,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听懂文物说话,作为博物馆的讲述者,其实就是在带领着公众们去听文物说话。


每个文物如同闪耀的珍珠,伸手抓一把珍珠,是抓不住的,总有遗漏,最好的办法就是拿绳子将珍珠穿起来。
前期是捡珍珠的过程,捡到这些珍珠之后,要有能力将它们穿成一串,然后让它们连成一片。

张鹏阐述他的文物讲解心得。


03

“朋朋哥,希望你明年再来讲课

希望你明年身高长到1米9”


专注博物馆讲解15年,张鹏服务超过50万观众。


张鹏形容听众和他的互动,没有惊天动地,大喜大悲或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只是一个个小温暖组成的小感动。而这些日常的温暖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能量。


一场现场讲解往往耗费数小时,对张鹏的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


然而,当他看到孩子们在大大的纸条上写着, “朋朋哥哥谢谢您”的时候,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所有的烦恼和付出,在这一刻都已值得。


张鹏给一个学校的小朋友讲课,学期快要结束时,每个孩子都送了他一张卡片,上面写满了祝福。


有的写着:朋朋哥,希望你明年再来讲课。有的写着:希望你明年身高长到1米9,还有孩子说,我们一共有40个祝福,如果你一次性打开,只能高兴一次,所以我们希望你每天打开一个,这样的话,就能高兴40天了。


WX20180830-134512@2x.png


一个小男生在小学六年级毕业之后去美国申请学校,申请了十所中学,竟然每个中学都给了他offer.


面试时,面试官问他,最敬佩的人是谁,那位小男生写的名字是:朋朋哥哥。而他向面试官展示的作业,也是跟随张鹏去西安参观博物馆时,为兵马俑做的思维导图。


这样的结果是张鹏乐于见到的,因为对他而言,他所做的事情,不仅是改变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培养去博物馆的习惯,建立去博物馆的传统,更是通过对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讲解,传递一种思维、一种价值、一种情感,培养的是一个孩子的核心素养。


04

周末不看一眼四羊方尊

就觉得少了什么


出生于陕西渭北的张鹏第一次接触博物馆是在幼时,与很多人相同,那时的他把博物馆当做猎奇之地。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有一个美好的开头。”最初成为国家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张鹏的初衷也仅是社会实践。


但如今,博物馆成了他心中的净土,安放梦想的地方,去博物馆已成为他的日常生活,周末不看一眼四羊方尊,就觉得少了什么。在博物馆当面给孩子讲解,更不是劳动和付出,而是一种休息。


做了10多年的博物馆讲解员,张鹏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只限于弟子规,也并非高高在上。


它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吃的每一道菜,每一个馒头,穿的每一件衣服,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找到。


张鹏认为,他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文物这种活生生的载体,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祖国文化的魅力。


而在10多年的讲解中,他看到孩子通过博物馆的改变,他观察到,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变化,让张鹏感到振奋。


2015年,他辞掉国企工作,成立北京忆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线下博物馆讲座和游学活动,并推广与博物馆相关的青少年图书。


2017年,“耳朵里的博物馆”上线,用音频、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推广博物馆教育。


WX20180830-134621@2x.png


05

父母才是孩子们走进博物馆

最好的导师


要让孩子爱上博物馆,张鹏意识到,首先父母必须爱上博物馆。


因此,“耳朵里的博物馆”所有线下产品,不管是讲座,还是游学,家长和孩子必须共同参与。


展厅里每次讲解也只能服务几十个人,我能陪伴孩子的也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所以,我更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动起来,父母才是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最好的导师。
我更希望家长们把我当做拐棍,通过我们提供的音频、图书、学习单,还有攻略和方法等等,和孩子主动走进博物馆。


如今,张鹏正在撰写博物馆教育方法论,告诉家长如何带孩子更好地参观博物馆。


“如果说非要有野心,我未来的野心就是希望所有的家长不再需要我。”张鹏希望那时,每位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在一幅画前驻足,和孩子讨论某件文物,而非他在旁边指导。


在采访结束时,张鹏念了一段每次讲解结束时,都会讲到的文字:


博物馆不止是个旅游景点,更是我们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场所。


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侵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朋朋哥哥的耳朵里的博物馆——成语里的文物》在学两招正式上线了。


成语看历史,文物讲中国


o_1cm29kt8n1g5c142bcgpjjk1v6qc.jpg

点击图片⬆️,快速进入


  • 成语学习很枯燥,孩子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参照小学语文阶段50个必用成语和100件文物,张鹏将成语与丰富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先将成语的由来、含义梳理清楚,再将成语与具体的文物建立深度联系,便于孩子通过实物记住成语,形成固定联想。


  • “成语知识+文物知识+拓展知识”三重学习模式,好在哪里?

成语引出文物,文物拓展历史点,三者逻辑联系紧密,带领孩子树立“深度学习”的学习观念,并且学会拓展思路,能够在今后学习中“举一反三”。


  • 人文素养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提高?

人文素养主要是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课程中,成语和文物知识是基础,剖析文物和成语的角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逻辑是我们的方法,而最终对古代“匠人精神”的致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崇敬、对文明的传承是我们希望孩子们的核心。


  • 除了听音频之外,还可以怎么学习?

除了很大家趣味讲知识外,我们还会在课程中说到很多思考点和问题,引导孩子们在听完课程之余,完成本集的作业,并且以兴趣为导向去查阅资料,拓展知识。


 适合谁听 

1.成语知识不足、不会使用成语的小学生

2.注重提升孩子人文素养及素质教育的家长们

3.对成语、历史与文物知识感兴趣的朋友

4.热爱博物馆文化,喜欢听朋朋哥哥讲解的小伙伴。


WX20180830-142442@2x.png


  • 这是一部全面的中国通史启蒙课


精选50个成语+100件文物+50个历史拓展知识点

涵盖古代社会各领域文化和事件,全程由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专业人士执笔把关。


  • 博物馆学习是语文教革最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文物历史知识不仅出现在了课文上,更出现在应试考题里,例如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就有3篇阅读涉及了博物馆考题。


  • 让孩子拥有广阔胸襟和眼光,变得聪明自信


故事幽默轻松,历史真相惊奇反转,让孩子轻松学历史;写作引经据典内容饱满丰富,高分轻松拿;拥有广阔的眼光和胸襟,成为聪明、自信而无偏见的一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