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生命在冰雪中绽放——毕淑敏作品四重奏

 jiangnany 2019-02-09

她一开口,世界便一片静谧。


一个卓绝生命,所弹奏的必然是一曲旷古的清音。好的作品,总是拒绝简单的抒情,拒绝浮躁的修辞,拒绝莽撞的书写。真正的好文字是朴素的、内敛的。读毕淑敏的散文,总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散溢出来的理性光辉和她人格的闪亮。她仿佛不是用笔在书写,而是用身体在说话,用生命在诠释人生。 


名家的触类旁通中,肯定不能错过毕淑敏,她是作品进入中学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对于喜欢散文的学生,毕淑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作家。这和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有很大的关系。


毕淑敏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和死亡,倔强和孤独。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灰暗的话题中,即便在谈论死亡这样冰冷的话题时,毕淑敏身上的温暖,也让我们感觉到灼热。


对于学生来说,一切深入本质和生命的思考,都充满着沉甸甸的分量。生命、死亡、孤独,温暖,对这些核心命题的思考,有助于中学生增加生命体验,也有助于他们在主题深化方面的深度挖掘。


一、生命——向着死亡的一个存在


毕淑敏在北大演讲,有学生问她,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毕淑敏语出惊人:“生命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需要给它赋予一个意义。”


多年来的从医经历,使得毕淑敏更加关注生命。


16岁那年,毕淑敏突然离开北京到西藏当兵,而对酷寒,缺氧的艰苦环境让她切实感受到人生命的脆弱,这便形成了她作品里一以贯之的主题——珍惜生命。


生命,这难道不是所有文学一个最永恒的话题,只是没有人能有她认识那么深刻。


阅读毕淑敏的作品,我们总能感悟到她对生命和死亡郑重的思索和独到的诠释:


“死亡是最后的归宿,可是在死亡之前生命还在我的手中,死亡不是我能控制的,它是恒定的。可是生命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却是变数,我可以去创造一个属于我的数字。


如何创造一个属于我的数字,如何给生命赋予一个意义?


首先,尊重生命的自然,本真。


毕淑敏的作品不做作,不卖弄,不张扬,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她尊重自己内心的需要,我手写我口。她自己也曾说:“我不是为了当什么作家才写作的,我是心里有话说。一个人真有话要说的时候,别的就都是次要的了。如果有一天,我的话说完了,我就停笔,绝不没话找话。”


正因为如此,她的散文特别强调生命的自然,强调生命的自然而然。


在《素面朝天》中,毕淑敏确立了自己的审美观。自然即美。


她说:“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加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加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她的反问非常有力。生命本来是美的,自然本来也是美的。但我们却把这种美人为地遮蔽。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活得并不自信。


她还强调生命的本真。


比如在《行使拒绝权》中,毕淑敏深入反思了民族的温良恭俭让,以及其中的唯唯诺诺,犹豫不决的劣根性。


她给了拒绝一个哲理性的定义:拒绝非常重要,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我们不会拒绝,那么就无法跨越生命。她告诉国民,拒绝是我们的权利,我们有权利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去行使拒绝权。


小小的毕淑敏,信守生命的本真,尤其害怕被崇高,为此,她想尽办法拒绝这种崇高。


16岁的时候,毕淑敏在西藏的阿里当兵,经常去收殓年轻战友的遗体。


那时候,她天天写日记,有一天,毕淑敏突然想到,如果我明天死了,部队一定要把我的日记拿出来,里边有很多豪言壮语。她特别害怕战友们把自己的日记整成英雄遗言,自己变成一个高大人物。于是,就到山上把所有的日记都给烧了。每一页都烧得一干二净。撕碎了在那儿不断地烧。


毕淑敏说:“当时自己心里想黛玉当年焚诗稿,不知是不是这样子。但人家是一副挺柔弱的样子,但我这是非常坚定的在那地方烧。后来看到我烧日记的人就传说,说不知道多少人给我写过情书,说那一天实际上是我在那里烧情书呢。其实只是很多的日记。”


毕淑敏烧日记烧得义无反顾。她说:“我烧的时候就决定,我这一辈子,会按照我的想法过活,让自己很快乐,很开心。然后尽可能地给别人一点帮助。”


生命就应该活出它的真面貌,生命自然本真,不允许丝毫的打扮,生命的意义在于按照自然的本真去活,并且给别人带来帮助。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否则,就宁愿把它烧掉。一点儿也不留。


其次,是生命的理性存在。


作家的理性像地火一样奔突。巨大的热能是从地层深处透溢出来的,我们感受到温和的热力,但在地核中心,却是火热的熔浆风暴。


毕淑敏不断将生活的热情内化为一种情愫,以静默的文字向外发射着胸中深藏的热情。在她安闲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她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引渡了一个人,你就是卓越的了。如果你能引领一群人,你就可以堪称伟大。如果你引渡了整个人类社会,整个的时代,那你就是永恒的心灵导师。到那时,你就在他们之中,你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是一体的。


比如她给我们这些幸福盲提醒她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发现,需要我们伸手接触,需要我们用心接纳,需要要我们用微笑迎接。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朋友的关心、父母的唠叨、老师的叮嘱、恋人的体贴……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人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悲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而生命早已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那些记忆,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无论痛苦还是烦恼,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幸福。


毕淑敏这种理性的语言特征,系作家多年行医,以及其沉稳、质朴、冷静的性格使然,可以说她的散文基本上是在用纯朴、冷静的语言,冷静、沉着的眼光审视、透视着世界及人生。  


最后,给生命赋予意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毕淑敏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把它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要让生命留下我的光彩,不仅自己快乐,也对这个社会,对与我一样拥有生命的人有帮助,有价值。”


她的这些思想在小说《预约死亡》中通过詹姆斯博士之口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人太看重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在生命的末期,长度已亳无意义,关键是生存的品位。”


在作品《昆仑殇》中,毕淑敏塑造了一系列“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


身患严重关节炎的“一号”主动向军区请求昆仑防区的冬季长途野营拉练任务,把自己逼上了梁山,只因为他要在生命的最后创造事业的巅峰;炊事员金喜蹦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渴望战争,渴望自己将功赎“罪”的机会,哪怕付出年轻的生命;肖玉莲渴望入党而写下血书请求参加拉练,在拉练途中明知自己脆弱的身体承受不住更多的磨难,可还是苦苦地坚持,最终失去宝贵的生命——不管结局如何,这些人努力追求理想的信心、勇气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可敬可佩,他们是毕淑敏心中的英雄,也是读者心中的英雄。


但最为关键的是,毕淑敏用自己塑造的人物,表达了自己的追求。


二、死亡——躲在远方的一个眺望


死亡是无论如何也躲避不了的,犹如躲在远方的一个眺望。


毕淑敏在回答《百家讲坛》主持人时说:“我是个当医生出身的人,见过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知道人非常孤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层面而来。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和思考,这就是我写作最原始的动力。”


作家的责任感,使得毕淑敏想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对死亡的思考。作家的使命感,又使得作家着眼于精神层面,和读者探究如何避免因物质丰富而带来的精神困惑。


对于死亡,毕淑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说:“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遭逢的事情。对于我们生命中一定要遇到的一件事情,怎么能回避它?茫然不知,然后突然间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就在仓促间被它毫无预警地收了去,你这个人生就不清醒,不完整。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善始善终。这个终点必然矗立在远方,不管你眺望与否,它是踏踏实实的呆在那个地方。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我们确知我们将有一个终点。在未曾抵达终点之前,如何来使用一己的生命,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不因为你回避它,它就不存在。为了让我们的人生少遗憾、多完美,让我们能够把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按着你的意志来运行,我们要来讨论这个事情。


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当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以后,人生变得如此的轻松,而且带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安宁。没有这样做之前,均是惊慌失措的。那时你把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推开了,掩藏起来,希望自己看不到它就安全了。可是你心底的良知,知道那东西一定是存在的。你在自欺。可能因为我做过医生,医生是不能回避死亡的。在很多人以为死亡是非常遥远和他人之事的时候,我年轻生命就一次又一次的非常近距离地看到死亡在我面前发生。我知道这是一个刻不容缓、不容回避的问题。”


死亡是一个自然现象,就像秋天的黄叶飘然落地,毕淑敏主张让一个人在他非常熟悉的环境中安然地有尊严地结束他的生命。这一观点在小说《预约死亡》中借詹姆斯之口表达得非常鲜明:“我研究过你们的禅学,一个老人,不吃任何动物蛋白,拒绝人际交流,在深山老林里面对一块石壁,直至像音乐中的渐弱符号,融化在大自然中,成为你们理想中的最高境界。这种活着同死了一样的生存状态,不可思议。生命在于动作,没有了动作,犹如剥了皮的青蛙,连标本都不如。当死亡一定要降临的时候,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到来得更为舒适和顺利。”


小说中,作者通过面对最平常的“死亡现象”时各类人的不同心态,提出人应该“体面地死”“有尊严地死”。文中写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美丽女人一再请求医生帮助自己结束生命。因为“生命对自己来讲只是病的跑马场,已毫无意义”。而“当死亡一定要降临的时候,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到来得更为舒适和顺利”。


关于死亡,哲学上有过很多的探究。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西方理性哲学发端的源头;但是康德说他这句话不够严谨。因为“我”也是先验的,“我”不可知。既然“我”是不可知的。那么,“在”与“不在”就无从说起。海德格尔更进一步,直接反问:什么是“在”?如果“在”没有意义,那“我”和“思”,就全是废话。


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存?海德格尔答:向死而生!


现代人一般认为只要快乐就好,总不愿意把自己会死亡这一种可能存放在大脑里面,以免影响心情。但海德格尔就是这么固执,他说向死而生,我们唯有学会了死,才能更好的生。或者说,我们在不停的死,我们也是在不停的生。


向死而生,还是一句充满自我悖论的双关语,意味着,从头再来的勇气,以及为人处世的真谛。也可理解为,不死则生。既然终究难免一死,所以放手一搏,无须畏惧。


西方人还有一句话: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三、孤独——逼迫崇高的一个推手


《梅兰芳》中,梅兰芳的好友邱如白说,谁毁坏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躲避孤独,就是躲避崇高。


当然,这种孤独不是身体上的孤独,而是精神层面上的孤独,是伟大的思想者的思想孤独。他们有伟大的思想,但他们的思想又得不到了解和传播,甚至被人们误解和嘲弄,他们当然会生出那种无法排抑的孤独感来。


尼采在《瞧!这个人》这本书中说:“人们既不相信我的话,也不了解我,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将我事业的伟大性和我同时代人的渺小性之间的悬殊,明白地表现出来了。”卢梭则在他的《忏悔录》的开卷就宣称:我是与众不同的。上帝给了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模子。


毕淑敏就是一个孤独感极其明显的一个作家。


她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阿里的生活太单调了,像漫无边际的冰雪那样,只有一种底色,一个温度,一种感觉。白天看雪看山,没什么事可做,只好相看两不厌。天一黑下来,只有如豆的一点油灯光相伴,外面是极端的黑,伸手不见掌,只能看见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时候,深重的孤独感把毕淑敏折磨得焦躁不安,她被彻底击倒了。但是高原缺氧,使她的感官趋于钝化,逐渐把一切尖锐的痛楚回复平和。于是,她就觉得人类的孤独和寂寞是与生俱来的。


在那极端的孤独中,毕淑敏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宇宙、人生和生死。想通了想透了,就觉得人其实是简单的。简单到只需要与人说说话和一点点温暖。


阿里的天空是明净的,阿里的冰雪是澄净的,经过一番思索后的毕淑敏,心灵洁净、灵魂透亮,精神超然度外。


这就是毕淑敏作品中的孤独,以及因这种孤独而产生的伟大。


易卜生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他们的孤独,是理想与时代相差太远,时代给予他的空间太小。也许,越是孤独的人,才越会显得伟大。只有能够忍受得了地狱般孤独的人,才会有希望创造出高人一筹而又不失风格的成就。


为什么伟大的人物不是时代的儿子?为什么伟大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呢?尼采把原因归结为充斥着所谓的文化庸人的社会。社会充满了文化庸人,因此,伟大的人物就无法成长。文化庸人的社会是杰出人物生活的巨大负担。尼采说,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各国的文献中俯拾皆是,并且还会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因此,这种伟大的孤独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社会制造的结果。在尼采看来,因为社会充满了文化庸人,伟大人物的孤独就不可避免。


上帝把孤独留给了他最疼爱的孩子,我们却不愿接受,死死地将孤独之门关闭。只有打开的人才知道门里的风景,才会理解上帝的偏爱,只有经历过孤独的人才懂得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孤独的真谛在于它来自思想的逆行,精神的超拔,对名誉、金钱、地位、权力的功利心的超拔,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伟大的孤独者。面对生活的孤独,现实的非难,他选择坚守自己的本性。在生命最痛苦的时候,坚守着自己的本性,做最真实的自己。


因此,面对漫无边际的孤独,毕淑敏没有消沉,她选择回归自然本性,回归最简单的自我。心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毕淑敏的孤独宽广而深厚。她的孤独来自于宇宙,来自于人道主义精神,来自于灵魂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和同情。


毕淑敏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她抱朴含真,任情放达,她被称为“文学上的白衣天使”。她注定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来自于她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她也注定是伟大的,她的伟大来自于人间深沉的爱和对灵魂自由的不懈追求!


四、温暖——冰天雪地中的一朵红玫瑰


周总理有两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壁十年,还有什么障碍不能突破呢?而毕淑敏却面冰11年。


不是每个人都有面冰十年的机会和勇气,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像毕淑敏那样透彻的想明白了生命,不是那个人都像她那样虔诚地祈祷温暖。在毕淑敏的语汇里有一个毕氏独创的词语:温暖的力量。这一切都源于她11年如一日地面对冰雪、寒冷和黑暗的奇特经历。


毕淑敏的青春是以苍凉和寒冷作底色的,但她却在这个底色上抹上温暖的亮色。毕淑敏是一个让人温暖的作家。人的青春际遇是不可改变的,当遭遇孤独、苦难之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生命的河流应该怎么走向?我们需要看看毕淑敏追求温暖时那一份虔诚和执着。


难怪著名作家王蒙评价毕淑敏是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毕淑敏一直在用医者之心,悲悯的情怀对待世人。


她在自己的文章《爱怕什么》当中说:“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每一个生命那么脆弱、那么宝贵、那么孤独,我们每个人有限的生命旅行当中,我希望能够过得更快乐一点。在我们不得不承受苦难和悲伤的时候,有更多相濡以沫的支援,在人生结尾的时候少一点遗憾。”


爱自己,爱别人,爱自己周围所有的人,这就是毕淑敏作品的温暖所在。


人们总是过多地羡慕别人的伟大,而忽略自我的存在。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恰如一声响雷,惊醒了平凡中走过的人们,使他们在浑浑噩噩的一瞬,突然意识到个体生命闪亮的意义。


“我很重要”这是作者惊世骇俗的内心表白,也是作者留给读者的警策之语。


从哲学层面上来说,“你”“他”都是和“我”相对而言的,没有“我”,也就不存在“你”,也不存在“他”。


毕淑敏以其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剖析了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亲情层面,仰对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组成和延续”,“我们”的身上,聚满亲人关注的目光,因此“我很重要”,爱的承载,唤起了单薄生命个性意识的觉醒;俯对孩童,“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唯一和依托,“我们”是“他们的宇宙和海洋”,“我们”为他们包扎伤口,把握方向,因此“我很重要”,爱的传递,昭示出单薄生命的存在价值。


“我很重要”,不止为父母,还为孩子,不止是为爱的接受,还为爱的付出。散文还从友情层面,事业层面阐述了“我很重要”的众多理由,它让许多匆匆过客翻然领悟到:活着,应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活着,不仅为自我,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弃的一棵小草,而是一方独特的风景。


这就是毕淑敏对我们的温暖的关爱,有的人肉体还在,但精神早就死亡了。这是最可怕的事。


曾有记者问:“你心中的成功是怎样的?”她回答说:“对我来说生命特别美好和宝贵,还有就是人和人之间那种知心的交流,亲密的爱恋,这些真的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什么财富,名利,地位都比不上这些。所以能够心中有爱,能够享受到爱,便是人生的成功。


确实,毕淑敏的生命因为爱而变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她爱着她的亲人,她的病人,她的读者以及她周围一切的人,她也被周围的爱感染着,触动着。她在温暖着别人的同时,也被温暖着。


毕淑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作家,在于毕淑敏的作品探究了一个我们绕不过去的三个话题: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该怎样度过我的人生?


她说:如果我是一棵苹果树,这三个问题就是树的根。到底是怎样的经历使她的作品毫无例外地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呢?


毕淑敏回忆说:阿里生活给了她生命的根。“我之所以关注生命与死亡,原因始于我在阿里的冥想,年轻时我有一段在西藏阿里的经历,正是那里的严酷使我开始思考起人生本质这样严肃的问题。感谢阿里的寂寞,可以肯定地说,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是谁?我是进化的结晶,科学一直在证明着人类的进化是多么艰难。而千百万年的进化和许多的偶然之后最终有了我,这是多么不容易?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很多灿烂的文明进步的文化。作为进化的结晶,我们应该去继承它们,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而我到哪里去呢,毫无疑问死亡是最后的归宿。可是在死亡之前生命还在我的手中,死亡不是我能控制的,它是恒定的,可是生命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却是变数,我可以去创造一个属于我的数字。


我将怎样走过一生,这取决于我自己,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要去把它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要让生命留下我的光彩,不仅自己快乐,也对这个社会,对与我一样拥有生命的人有帮助,有价值。”


由此看来,偶然的阿里经历,必然成长了毕淑敏的精神生命,使得毕淑敏的作品不仅能震撼人心,还能照亮人心。尤其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


我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的国力富强,可我们也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困惑和选择。当人们早已为物质追求的忙碌而模糊了生命的价值意义,当我们被功利主义的应试,折磨得伤痕累累,那么,毕淑敏的作品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审视生命。当然,也能增加我们生活和生命的厚度,使我们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不惮于前行。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投稿:wkd001@126.com

合作:heimawangzi1424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