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屋,最后的纪念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2-09

每次回老家,都是为了见见父亲,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给母亲上柱香,另一件事是看看老屋。

破旧不堪的老屋已有多年没住人,园子里杂草丛生,而贴上的春联让老屋以另一种新的面孔出现。凝望许久,与之有关的人和物,以及童年的时光昨日重现。每一件老物件都有着曾经的记忆和属于它的故事。

这栋房子曾经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屋之一,那应该是在百年前,爷爷奶奶经历的时代,也是他的辉煌岁月,也是这间屋子,凝聚了我童年时光的点点滴滴。我们仨都是出生在这间房屋,那时没有人去医院接生,都是在家里让村里的接生婆给接生的。

这木制的窗棂此时看上去还是颇有创意,虽然已经古老,但它所见证的是在无声中的时代变迁。

这个窗纱是母亲订上去的,曾经有许多香味都从这个窗口飘出,这是我们家厨房的小窗。

走出小村庄,外面世界让人眼界开阔,但当看到高档写字楼里,偶然发现不知是哪个有情怀的人也用这个门锁时,才发现其实在孩童时,我们也拥有很多,只是熟悉的一切不会触动我们,而此刻再看,感觉一切都变的不同,也许,这就是看外面世界的理由,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奶奶的厨房。已经破旧不堪。

老树斜靠在老屋上,神态龙钟。

经常在这个房屋的屋檐下看风景,雨天或是雪天,这里都是最好的观景点。

上房。爷爷奶奶住过的地方。

老屋墙上贴的报纸,时间不长,2012年,当时还有人住。仰韶真的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吗?也许还需要更有力的见证。

这张报纸是贴在老屋床头的窝里的。1970年的人民日报,上面还有毛主席语录。

爸妈结婚时用的镜子。挂在我们家有几十年了,比我的年龄大。

老屋顶梁柱的石墩。

大门口的一个窗。小时候,妈妈经常把钥匙放这里藏起来

我们家的算盘,算过好多帐,依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却算出了我们健康平安的生活。

这个很有意思,门槛。

这个更有意思。现在用起来手感也很好,似乎回到过去。

老门。

老屋。

屋顶杂草都已枯萎。

这要掉落的瓦砾如同挡不住的老去。

仔细看屋檐,非常漂亮,青砖蓝瓦,还有雕花。

大青石桌,我们家的餐桌,也是我写作业的地方。

老去的屋顶。

门神虽贴上去几年了,但仍旧气质非凡。

香椿树,一到春天就会满目绿色,香味满园,虽然已经倾斜,但却倔强的生长,捍卫着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树比人还要长寿。

这是一棵已枯的葡萄树,谁能想起它曾经满足了多少人在物质匮乏年代的味蕾感受?一到秋天,我就喜欢在这棵葡萄树下发呆,写作业,听风吹过葡萄叶的沙沙声。那时的天真的很蓝。

突然发现,在葡萄树的旁边有一棵小葱,正绿的得意。生命力量的伟大,也是如此神奇。

菜地里早已无人管理,而这些小菜苗却独得其乐,安静的享受着老院里的阳光和雨露。

窗台上的墨。

精神食粮。

忍不住怀念,忍不住留恋。这也许是最后一次纪念它了。它真的老了,很老很老了。许多在这里的人都已老去,他的使命也已完成。但我却心有不甘。

这曾经的六郎府(杨六郎住过的地方)就这样从历史中被抹去了吗?这里不仅有我们杨家后代的故事,而且先人的故事也正待我们发掘。但我却无能为力。我想将这一切复原,让一砖一瓦再次重生,让一恢复原貌,也许,只是想想而已。连亲人也说:“真要拆了吗?不可能吧,这是古迹。”其实,这种怀念非常心痛,痛在与之有关的人的心上。

冬 日 村庄,土墙被刻上岁月的脸庞笑容带着光芒 夹着尘土味的空气弥漫着乡音和追忆 若不是冬天稀少的暖阳万不会有抄着手墙角欢聚 若不是孤零零的老房子也不会有深刻童年记忆 这一切都在迅速远离模糊在沉默中消失在梦里 新时代的赞歌有人却唱挽歌 太阳虽不会老去土墙却终被推倒飘着炊烟的香气再也闻不到 乡土才为安游子情何堪 谁是你冬日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