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定是个分水岭,有人说每十年是一个周期,也有人说去年的2018年过得很不容易。 最差劲的是在去年10月,很多公司撑不住了,但是过了11月很多公司一下又缓过神了。 2018年,我们看到的是声讨害人精、去杠杆……, 也有和大洋彼岸疯子总统的对决,也有“四大天王”密集发声,释放利好,稳字当头,一切好转的迹象。 我们常说,世间万物皆有周期,白天黑夜的更替,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潮水的起起落落,还有就是经济起起落落的周期。
2019年,科创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轮番上阵,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1990年中国股市露面,第一次牛市来临,到1994年第一次熊市,股市差点关闭。之后牛市再起,2005年股改全流通资本市场跌破1000点,第二次熊市来临。第三次牛市又来,2008年,上证冲破6124.04点,第三次熊市又再来。2014年,第四次牛市来了,之后到2015年走向第四次熊市,至今已经盘整了三年多,最低2438点的底线,也是心理底限。
2019年,科创板来了,第五次牛市来了吗? 人生确实太短了,如果有可能,都想向天再借500年。一个人不拼爹如何能发财? 单靠智力、运气、努力很多人都是在35岁以后开始才发财的,这是为什么? 22岁参加工作,如入社会,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经验能力人脉积累较少,如果说有什么发财机会也是没办法抓住的。 30岁到40岁,40岁到50岁,50岁到55岁,这三次机会才是人这一生实现财富自由的最好机会,如果由于选择、认识、判断失误一次都没抓住的话,那这辈子也就目前这样了。 已故周期天王周金涛曾提到: 现在40岁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机会在1999年,但是由于阅历、资金、经验等条件限制,很多人没有抓住机会。人生第二次机会在2008年,如果那时候买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第三次机会在2019--2020年,这次机会错过你将会再次等待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世间万物皆有周期,远离噪音、远离负面情绪,珍惜2019年机遇。
这篇文章以上是对家里没矿的人提的,其实不管有矿还是没矿,2019年总要有个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篇招聘的文章。 2018年私募好不好,很多人说肯定很难过了,那没多踩雷的,至于踩雷的原因不分析,只列举一组数据。
2018年全年,深圳私募同业18家公司,1016位业务精英,全年募集了270.65亿资金,人均产能2663万/年,月均业绩221万/月,在复杂形势和环境下保持高速增长。
这靠得是什么?这是信心和努力,毕竟这行业不会消亡,将会越来越规范。 本文主要说三个问题: 1、2019年私募业务线如何开展工作 2、2019年私募两条路 3、2019年招聘和业务线如何选平台 012019年私募业务线如何开展工作 以前的私募做法就是出一款新项目,培训一套话术,然后通过电话或者认识潜在客户,打造品牌,接触更多的人,普遍撒网,挨个捕捞,总能成单。 2018年,逾期、暴雷的太多了,客户被市场教育的差不多了,下一笔投资将更加的谨慎和专业,以前那种营销模式,客户可能比业务线都清楚套路。 那业务线用什么去打动客户? 关键字就是“专业”。 1、能讲清楚产品 很多业务线做业务,不能讲清楚产品的逻辑和思路,还有盈利模式等,客户一问,就懵逼了,产品还如何卖? 产品的要素包含底层资产、交易结构和法律关系、风控和投后管理。 产品底层资产: 如果刚性兑付打破,底层资产就是决定你产品能不能按时兑付的保障,投资人问产品的底层资产,业务线说不清楚,那就比较麻烦。 产品的交易结构和法律关系: 有限合伙?契约?资金流向等。 产品的风控和投后管理: 1、如果目前固收的无法做到收益覆盖,产品最后会被变成股权类产品,拿后端的,前期和客户表明产品就是股权的。风险客户要能承担,所以2019年大部分产品将从固收向股权转化。 2、增加“保险丝”风控措施,比如,某某上市公司给你担保,我拉了某某国企,上市公司做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等等之类的,看起来很保险的东西。 如果能把底层资产、交易结构和法律关系、风控和投后管理和客户讲清楚,我想客户问啥问题,对业务线来说都不是难事。 2、应对监管升级 在证券基金业协会和证监会等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玩,不要越界。 监管为了防范风险,会不断的提高门槛,达不到的就要面临清盘和淘汰,所以要持续做下去,必须合规,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客户也会查询很多资料,如果还想着混一混,那真是要死翘翘了。 3、趋势判断 趋势判断指宏观层面的个人见解和分析,业务线必须学会一些专有名词和话术,能对经济趋势进行判断,能够和客户分析投资哪些好,哪些不好,要能说出来一些有利于自己营销产品的支撑,能够解读政策,能回答客户的提问。 不然,当客户直接扔给你任何媒体的信息、资料,业务线解答不了,客户会认为业务线就是忽悠,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所谓的配置,信任度也会逐渐大打折扣。 022019年私募两条路 首先,每个从业人员要明确的是2019年的私募玩法和2018年完全不一样,不要问为什么,慢慢体会就是了。 2019年私募两条路: 1、合伙人打包制。平台不养业务线,按产品提成,缺点稳定性差,业绩产出少,业务可选择平台多,归属感差,在目前过度情况下实施较难,起码2019年底之前还需要商榷。 2、平台减少业务线人数。将原先20%出单,30%培养,50%混的比例变成20%出单,30%培养,提高入门的门槛,提高出单的底薪和奖励,降低成本。压缩后台人数,将品牌设计文案合并,将招聘人事压缩,变成业务型团队,人人都是招聘和业务。 压缩人力成本,提高单位产出。 3、2018年平台出清,2019年平台集中化,“虹吸效应”特别明显。业务线整体供大于需,平台从固收逐步转向股权,打破刚兑。有资源有单的业务线将获得更多的收入,短期阵痛是要摈弃以往的保护期,观察几个月,看情况的想法,对个人是挑战也是机遇。 4、至于选何种平台,品牌如何包装,制度,文化,向心力如何凝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 032019年招聘和业务如何选平台 2019年,招聘和业务线如何选平台,这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简单的以点带面,说几个方向。 招聘和业务线选平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平台历史存量,就是我们说的现在募集了多少,坑有多大。 2、每个月兑付多少,加运营成本要烧多少钱,每个月募集多少能达到平衡点。 3、产品的优势,这个要求后台和招聘能特别熟悉自己公司的产品,熟悉同行的产品,能够比较优缺点。 4、平台的背景和包装。 不要轻易的换行业,把资源让给别人,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梦想,有时候,你得先放弃梦想。 私募这个行业不会消亡,2019年反倒是更好的机会。 初七就要正式开工了,本文其实是一篇招聘文案,有所想、有所求的欢迎留言或者公众号后台探讨,慎重,自律,看得远,努力做。 制躁者,善造! 欢迎恃才,来此傲物,我们从这里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