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是在间架正确基础上的放松,不然就是松懈,毫无用处。间架正确了站得太紧也不行,所以它两个是辩证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头。内家拳修身养性,练出真东西来的肯定是德行高深之人。如今找明白师傅不易,应先看其人品、气度和涵养,绝无偏差之理。入门要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好高骛远的绝无成就站浑圆桩得先站直溜了,一条垂直线不能丝毫含糊。虚灵顶劲和塌腰是一对劲,是为了把脊柱关节层层拉开。涵胸拔背也是一对劲,左右肩膀横向拉开,稍微向后,两片肩胛骨有相贴之意,而后放松肩膀,也即所谓沉肩,这样肩关节才能打开。胯骨横抽,再坐胯,才能打开胯关节。这几个地方没打开,练不出真东西。
很多人不明白。按照上面说的规矩站好了,重心放在脚后跟,内里的呼吸带动气血运行,都是从脚跟开始的,这就是所谓的秘密。你站得前仰后合的,气血走得就不对了。所以,形意拳讲究九要,规矩差一点都不行,错了就出问题。
肩膀打开了,胸部也就最大程度地自然打开,这个才是“涵”胸。有容乃大,往里头一瘪,说不好听话那是在慢性自杀。后面中线笔直,前面做到涵胸了,即所谓前虚后实,一呼吸自然入小腹(丹田),也就做到了下实上虚,身体的阴阳分得才清楚。道家的东西就是揽阴阳为我所用,身体里虚实不分,如何去炼这个阴阳呢?
身上姿势对了,双手一环抱,尽量成园,掌心对着自己胸部,五指自然分开成势。膝盖微微下蹲,蹲到什么程度?全身感觉浑圆了就成,这就是浑圆桩的根骨所在。你按照我说的要求都站对了,慢慢往下蹲,全身有了圆球一体的感觉,这个时候刚刚好。有的门派有高中低姿态各种浑圆桩,系为练拳所设,彼道非吾道。
拳术之道贵在知松紧,什么是松紧?它不是指肌肉的紧张与松弛,而是指筋骨始终撑开勿回缩,此为紧;肌肉始终松弛勿紧张,此为松。意拳与其它拳种一样,都讲究松紧。 所以知松紧是练拳的关键,而真正达到松紧是需要毅力的,你要想做到一触即发,炸力不断,就要走这一程序,否则只是自我陶醉而已。动静结合:在交手实作之时,要浩气放纵,拳动幕神。精神内敛,气血鼓荡;而周身毛发如戟,有触觉之活力。要静以待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兼,动静结合。静时则如老僧入定,心泰神安;动则若龙蛇舞动,叱咤风云,身形变化无端,使对方难以琢磨。达此境界,或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或直出侧入,或斜进而竖击;或柔去而惊抖,或刚来而柔化。种种动作有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