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拥有这种心态,就是一种智慧,可以淡定而坦然

 果果w65k9gp8te 2019-02-10

《道德经》:不要自恃功高,也是一种智慧,就是好的心态。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圣人悟懂了大道的心,没有了分别之心,对于很多事情不会区别对待。用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去对待,无所谓名利,淡然而又宁静,不会有争抢,不会有你争我夺,这便是大道的智慧。

老子在第22章,圣人报一中,举了一些例子,来阐述一个大道的规律。老子开篇说了这样一句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树木长得卷曲不合规矩,反而会免除先伐之祸,屈就反而伸展,低洼反而充盈,破旧反而生出新的东西,老子拿树木,水坑,这样一些东西举的一个例子。它反映的都是一个道理,不完美才是一种真正的完美,用低姿态活着才是最好的生存态度,委曲求全,不要求完美,反而能够保全自己。以免受到外界的伤害,用低姿态反而不会招致横祸,能够安全的生存。

一个树木,如果傲然挺立,不畏严寒,反而容易招致雷电的暴虐,但是像柳树一样保持一个低姿态,左右摇摆,能够保持一个平衡,不会受损,反而能够长久。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所以圣人掌握了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不单凭自己所见的,反而能够看得清楚,没有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受人尊敬,没有自高自大,反而能够长久。这就是老子所强调的大道的智慧,德是道的一种体现,体现出了道的无形无为。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的道理,也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这种规律,诚心诚意的去追寻,就是古人常说的自然的道理。

老子认为,古代的人所说的曲则全,枉则直,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并不是说空口无凭说出来的。在现代这样一个社会中来说,这句话更是符合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时候学会圆润,学会通融,反而能保全自己最好的一个名声。

如果一个人太过于直接,太过于直性子,反而没有那些懂得圆润通融的人混得风生水起。对于所有人来说,当你懂得低调谦虚的时候,反而能够保全自己,这是委曲求全的一种心态。

得到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都懂得低调和谦逊的状态,他们的眼里没有说光是看到自己,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内心自然也会清澈明亮。什么东西都能看得见,圣人也没有等级观念,自然也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没有出现对错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善恶

对于自己的成绩没有炫耀,没有夸耀,没有自恃功高,也不会骄傲,这样和别人处事的时候,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但是普通人容易犯这样的一个机会,生活中大多数人有一点功劳的时候就自视甚高,这个就是不懂得曲则全的一个道理,最后的结果,最后就是让别人厌烦。

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别人的敬佩,一个人只有通过一个长久的智慧,得到别人长久信任的时候,他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成绩,一时的功过,并不足以说明什么,长久的树立一个好的状态才是人生的智慧。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你对这句话怎么看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