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道之人的必备要求,心存善念,正信正行!

 风吟楼 2019-02-11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这段话出自于《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关圣帝君,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之首,字云长,美须髯,武勇绝伦,与刘备、张飞结义于桃园。其一生丰功伟绩卓著,平定西蜀,督师荆州,屡屡大破曹军,特别是他在为兴复汉室的征程中表现出来的忠义大节,仁勇无畏,使得他永垂青史,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逐步由“候”加封至“圣”,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形成长达26字封号:“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中国道教中,他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同时关也被儒、释奉为神明。数千年来以武圣人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倍受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



01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又称《关圣帝君觉世篇》,简称《觉世真经》,是关帝降笔的训示之语,全文657字(含篇目8字)。经文要旨是使世人醒悟,改过迁善。自十八世纪以后,《觉世经》与《感应篇》、《阴骘文》三部结集一起,以“三圣经”之名刊行,是道教传播最广的三大善书。


其在对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劝诫中渗透着诸多和谐的理念,它的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及道德赏罚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呼应。反映出道教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资粮,也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


中国有个成语“自欺欺人”,出自于《朱子语类》卷一六:“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也就是说别管你欺骗自己还是别人,归根结底都是欺骗自己。王重阳祖师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说:“修行之人,澄其心而神自清。晋真人云: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心荒地狱门。丹阳师云:要知上天入地,好弱由心。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不动心。太上云:出家若不降心,百年之后无得中处。重阳真人云:出家若不降心,返接世缘,道德损矣。性命书云:洗心对越,乃万物之根蒂。经云:心生则性灭,心灭则性现也。心灭者是宝。经云:诸贤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


02

《太上老君内观经》又说:“所以言虚心也,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已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质碍也。此皆本自然也,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由此可见,道、心、性是一体贯通的,道是根源,心是道的载体,性是道的具体表现。关圣帝君认为人心是人的本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天地良知。人心不生不灭,流转生死,随业受报,为鬼为神,成仙成佛,都是这个心来造就。


《太上感应篇》有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云:“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凡人的祸害与福报都没有一定的门路,都是人心自己感召而来的,人心和神灵是相通的,神人互相感应,人心有善恶的想法而感召来福祸。心是善恶的源头,福祸的机括。愚人不知天道,忘却了鬼神,做事更忘了鬼神起念。所以关圣帝君说“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凡人的心就是神,神也就是心,无愧心,要对得起自心,无愧神,才对得起神明。若是欺骗自心,就是欺骗神明。因此,这个不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问题,只要心念一动,顿时就会召感相应的“报”。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心生善念的时候,也许就是化解了你命中一场劫难的时候,相反的,当你歹意萌生的时候,等待你的只有让你悔恨不已的苦报。正所谓“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不要以为我们的心思上天不知,不要以为我们的窃做上天不见。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即为神,神同你我,如影随形,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半步,更何况报应昭昭,不爽毫发!


所以,修道之人,向善之人,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欲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关圣帝君用《觉世宝训》告诉我们,修人道就是修心养性,就是断除妄想,就是一心向善。这不是非得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来才叫修道,也不是非得进入深山宫观中去才叫修道,更多的是生活就是修行。希望我们可以在日常修道生活中处处自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当代社会,我们倡议礼关圣帝君为师,学关帝“忠孝节义”精神,用自己的善心善念,感召幸福常相伴,用自己的正信正行,弘扬正气享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