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选编 中国创新教育118期封面 立足“互联网+” 建构“翻转课堂”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弹力》为例 ●张本明 牟启林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渗透物理方法,感悟物理学蕴含的真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校园网硬件升级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中学物理教学”变得可行,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使用互联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传授知识。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变化,老师更多的任务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运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立足“互联网+”,建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亲切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动性,发挥学习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为此,笔者试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弹力》的为例,谈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学物理实施“翻转课堂”,改善实验教学的策略。 A.课前——自主完成知识学习 教师利用校园网上传《弹力》视频一:按压桌面产生的微小形变展示;视频二:按压墨汁瓶产生的微小形变展示;视频三:思考回答问题一、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问题二、支持力、压力、绳的拉力等弹力的方向怎样判断?视频四: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的方向判断的“小试身手”习题。 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弹力》的学习,教师提供在线辅导。课前“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教学视频简短精炼,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校园网上的教师工作中心是校园网软件的最重要的功能,它提供给教师舒适的备课平台、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具体地讲,包括教学素材与参考资料的搜集、教案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演播、多媒体教学的控制、学生成绩管理、远程视像教学发送、考题生成、改卷和成绩统计分析、学生作业生成与批改分析等功能。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弹力》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小试身手”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课前传给教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B.课中——集中解决学生疑难 中国创新教育118期封面 环节一:课堂实验 课前看微小形变视频,课中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眼见为实。 到实验室上《弹力》这节课,学生带泡沫到课堂,教师指导学生代表将物块放到泡沫上,观察明显形变;指导学生代表做演示实验:按压桌面产生的微小形变通过“光放大”能明显观察到,按压墨汁瓶产生的微小形变通过竖直细小玻璃管“放大”能明显观察到。 环节二:课堂互动 教师给出学生课堂互动的问题:一、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二、弹力的方向怎样判断?通过学生课堂互动、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教师点拨,共同解决问题。 环节三:精要讲解 根据课前传给教师的“小试身手”习题答案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 一、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接触面(或点)发生形变。这两个条件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二、弹力的方向: 支持力、压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平面或过该点的切面)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支持力、压力是因为施力物体恢复形变而产生的。 绳子拉力的方向:沿着绳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环节四:课堂巩固 当堂提供“巩固提升” 定时练习,通过网络统计完成情况,教师当堂集体指导或个别指导或同学之间相互指导,同时,学生做好当堂学习记录,改错、整理、提升。 课堂时间完成学生在家里无法进行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师上课的任务主要就是带着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或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或巩固提升,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预设准备和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中国创新教育118期封面 C.课后——巩固运用形成评价 课后,教师上传《弹力》专项练习到校园网相应栏目,供学生自己选择性巩固使用。 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校园网上的学生学习中心,学生能够方便地学习与学科相关的参考课件、教师教案等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网上作业和网上考试;接收远程教学视像并进行交互;能够利用网上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中国创新教育118期封面 美国教育家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翻转课堂'的实施,顺应了立足“互联网+”,不断深化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彰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