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回拒武涉游说宁死不叛汉王,蒯通求见韩信为其看相并与之深聊

 唐红宇 2019-02-11

盱眙人武涉奉了项羽的密旨来到了齐国,他去拜见齐王韩信。见面后武涉先是代表项羽祝贺韩信成为齐王,然后又说了许多溢美之辞。见到项羽派人来祝贺自己成为齐王,韩信感到意外。无论从哪方面说也轮不到他项羽来祝贺,毕竟现在汉楚还处在对抗阶段。但是楚使既然来了,韩信仍然照常按礼节接待并让来使转达对项羽的感谢。

武涉看到韩信心情不错,就将话头转向。他开始劝说道:长久以来,天下人饱受秦朝的暴政之苦。人们实在无法忍受了,才相继起来反抗暴秦。灭掉秦国后,项王在咸阳按照在亡秦战斗中的功劳裂土封王。从此天下没有了战争,士兵也各归故里、百姓安居乐业。后来是汉王首先在汉中起兵东进,占领封国,抢占封地。把三秦纳入自己手中,搞得天下人心惶惶。所有这些举动,项王并没有对汉王有过多计较。念其当年第一个进入咸阳的功劳,承认其在关中的既得利益。但汉王并未就此罢休,又带兵东出函谷关。占领韩魏诸国,继续东进攻楚。汉王的企图很明显,他要把整个天下都攻占下来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汉王的贪婪太过分了,几乎达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韩信静静地听武涉讲,没有插嘴。话到这儿,他已经听出武涉此次使齐的意图了。武涉正说在兴头上,看韩信听得挺认真心气更高了。他又接着说:据我了解的情况看,汉王是个不讲信义的人。他几次置于项王的掌握之中,但项王念及当年起事时的兄弟情义。不忍心将汉王置于死地,让他得以活到今天。可是汉王却不知恩图报,一旦脱身就翻脸不认人违背誓约,组织力量攻打项王。由此可见,汉王完全是一个没有半点儿诚信可讲的人。将军值得为这样的人卖命吗?将军投奔汉王后,得到他的重用为汉王统率汉军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战功,先后收复三秦。攻陷魏、赵、燕和齐诸国。但到头来,汉王绝不会放过将军必陷您于死地。

听到这儿,韩信有些听不下去了。武涉的一番说辞危言耸听,让他觉得有损汉王的形象。有离间他们君臣关系的嫌疑,韩信有些不耐烦地站了起来。武涉见状,连忙也站了起来走到韩信跟前说:将军不要生气,听在下把话说完。依我之见,将军能够活到现在是因为项王还在。当今天下,汉楚相争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将军。将军向汉则汉王胜,将军向楚则楚王胜。如果今天将军帮助汉王打败了项王,明天汉王就会回过身来收拾将军。听说将军早年也曾在项王帐下任职,和项王有交情。在这个关键时刻,将军为何不对天下人宣布叛汉与汉楚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将军是个聪明人,作何选择您自己决定。但此机会难得,眼下这个时机一旦失去就再也等不来了。武涉的一番话,听着不顺耳却也切中要害。韩信自从修武失兵权后,就感觉到汉王对自己存有戒心。但此次占领齐地后请求汉王封他为齐国假王,也是为了让汉王明确表达他韩信在征战中的功劳和地位。除此之外,韩信并没有非分的想法。他没有想过背叛汉王,也不愿去做背叛汉王的事情。当年汉王顶住压力拜他为大将军的知遇之恩,牢牢地铭刻在韩信的心上。为汉王受再大的屈辱也值得。

韩信看了一眼等他回答的武涉说:当年我在项王手下任职时,项王给我的官不过是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执戟的卫士。在士兵部署时,项王对我提出的建议从来都不采纳。正因为如此,我才离开项王到汉中投奔汉王。投汉不久,汉王了解我的能力后充分地信任我,授给我大将军的印符。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把汉军仅有的几万人马全部交给我指挥。与汉王相处时,汉王解衣而衣我。汉王推食而食我,对我的意见言听计从。正是由于汉王对我的信任,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对我如此亲近和信任,我却要背叛汉王。对天下宣布叛汉自立,你觉得这样做厚道吗?我明确告诉你,我韩信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宁死也不会做出背叛汉王的事情来。你回去吧,代我感谢项王的一片好意。韩信说完,示意侍卫送客。韩信的态度让武涉无话可说,他只好告辞。楚使武涉来访,齐王韩信与他的交谈以及武涉怏怏离去都被蒯通看在眼里。蒯通清楚武涉这次使齐来干什么,但武涉怏怏的离去,让蒯通很是担心。他知道武涉并没有说服韩信叛汉,韩信一定是回拒了项羽的建议。如果这样下去自己依靠韩信在齐自立,与汉和楚三分天下的目的就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也就无法实现了。

蒯通本来就是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面对秦末时的乱象他看在眼里、等待时机。当年蒯通帮武臣占取赵地后,并没有看上武臣的为人、没有去追随他。后来武臣被杀,他只好继续浪迹于市井中。项羽、刘邦的纷纷倔起,使他感到机会来了。无奈项羽身边有范增,刘邦身边有张良。使他感到自己暂时无法找到依靠。韩信的北征使他感到机会终于来了,蒯通要追随他要依靠韩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蒯通决定找他申明大义,当然像武涉那样直接说服韩信自立是行不通的必须另外找一个方法来说服他。一天蒯通求见韩信,韩信请人引他来见。蒯通见到韩信后,直截了当地说:主公,我早先学过相术,至今也没有忘记。韩信这几天也在深思楚使武涉来访时说过的话尽管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但也免不了思前想后地勾起许多联想和预测。今天见到蒯通来见,也觉得有些话可以与他更深一步地聊聊。

见蒯通说会看相便随口说道:不知先生看相的水平如何?蒯通说:一个人的贵贱在于骨质喜忧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我常用这三条来相互参验和印证,几乎没有算错过。”韩信正为自己的前程焦虑,见蒯通这么一说他便来了兴致,就对蒯通说:那好,请先生给我相相。蒯通说:请主公屏退左右,以免我口无遮拦将一些关于你身上的瑕疵传了出去,有损主公的美誉。韩信挥手示意左右退下。蒯通见到左右都退下后说:依据主公的面相,最多不过封侯。而且危机四伏,终日不宁。但看主公的背相则贵不可言,前程无量。韩信说:这话有什么说法?蒯通说:当年天下大乱时各地英雄豪杰纷纷建号称王,天下有志之士纷纷响应。众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如何能尽快推翻暴秦的统治。如今楚汉争夺天下,战火连年。天下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无数平民百姓肝脑涂地。多少父子尸骨散落在荒野中,百姓叫苦不迭。三年来楚汉发生过多少次战斗,到如今也分不出胜负。双方的锐气也受到了很大的挫伤,谁也无法将对方一举击溃。长年战争使粮仓里的粮食所剩无几,天下百姓疲极生怨、无所归依。我认为眼下的形势,如果没有一位天下圣贤出面,便无法终止这场战争、平息眼前的乱象。依我看,这位圣贤正是主公您哪!主公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如果主公认为这样做不妥当,依我之见不如与汉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三方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贸然行动。

这样一来,凭主公的智慧和才能。凭借着强大的齐国和主公手下众多的兵力,再联合燕、赵诸国便可以平定天下再立诸侯。到那时,各诸侯必将感激主公的恩德心甘情愿地跟随您朝拜齐国。主公拥有辽阔的地域和胶河、泗水一带肥沃的土地,对内加强政权建设,休养生息。对外安抚调解诸侯间的恩怨,使诸侯间和平相处,互相尊重。蒯通说到这儿顿了一下,看韩信并没有什么反应连忙又补充了一句:我听说,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望主公仔细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韩信的确没有被蒯通的一番话语说动,他看着蒯通深情地说:汉王待我甚厚,我不会做出有愧于汉王的事来。我也听说,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如今我怎能恩将仇报,见利忘义呢! 见韩信并不动心,蒯通仍不放弃想再做努力。他很明白,自己的未来寄托在韩信的身上。韩信荣则他蒯通才能荣,韩信败他蒯通则死无葬身之地。鼓动一位有实力的大将军背叛他的主人本身也是有相当的风险。

蒯通又说:主公以为忠于汉王就能依靠他成就一番事业,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年张耳、陈馀交情深厚,两人立下刎颈之交让世人敬仰。但张耳被困巨鹿时陈馀见死不救,两人反目。以后张耳投靠汉王,率领汉军在祗水之畔杀死成安君陈馀,两人所谓情义最终为天下人所耻笑。如今,主公与汉王的交情怎么能比得上当年张耳与陈馀的刎颈之交呢?春秋时吴、越之战中,大夫文仲、范蠡吃苦受罪为了让越国生存下来帮助越王勾践重新复国,最终灭了吴国。但勾践坐上王位后,却杀了文仲、逼走范蠡。野兽都被杀完了,猎狗也就没用处了。主公对汉王的忠信能比得上文仲、范蠡对越王勾践的忠信吗?主公带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后定三秦、过黄河、虏魏王、擒夏说、攻井陉、诛陈馀、占领赵国、威服燕地和平定齐国。又打败楚军二十万大军,斩杀楚军大将龙且。真可谓战功赫赫,无人匹敌。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天下没有第二个人的战功能比得上您。如今主公具有震主之威,无法赏赐的功勋。在这个时刻您即使同意去投奔项王,项王也不敢相信您。继续留在汉王帐下,汉王君臣谁不对您心怀警觉和恐惧。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到哪儿去找到自己的安身立足之地呢?主公身为人臣却具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我真为主公的未来感到担忧啊! 韩信是个有主见的人,自己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见蒯通在一旁喋喋不休地劝说,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对他说:你不用说了,我自有主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