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叫兽:那你呢? 小石君:做买卖里面,我的印石最真! 北宋年间,京城中寻常的一日,一处小楼里传出了阵阵丝竹之声, 曼妙的歌喉飘散开来,从中飘出了一首旁人从未听过的新词, 仔细听,可以拼凑完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倘若来往的行人有心的话,可以听出,开头分别引用了杜甫李白的诗: “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 意境优美而画面感强烈, 并州的剪刀如水一般明亮光净, 吴地的盐洁白的像雪一样, 用芊芊素手破开新鲜味美的新橙, 被子才温过, 兽形香炉不断传出熏香的气味儿, 相对而坐,在一片轻罗幔帐温袅香烟中对坐调笙。 老叫兽:听出了什么没有? 小石君:这橙子肯定好吃! 佳人低声问道,今晚您要在哪儿休息呢,外面已经三更天了, 霜重, 马会打滑, 您就别离开了,几乎已经没有行人了。 虽然看起来一片怡然之象,但背后却是个极有趣味的故事。 词是周邦彦所做,但其中男主角却不是他。 这低声细问的佳人是当时有名的交际花李师师, 周邦彦与李师师感情不错, 后来宋徽宗相识李师师,两人常不得见, 于是周邦彦趁宋徽宗生病时候私会李师师, 没想到宋徽宗带病也来会李师师, 君臣撞见甚是要命, 周邦彦情急之下,躲到李师师床下旁听。 醋意横生,燃起文人之诗意,周邦彦便作了首《少年游》, 才有文中那场景, 料想也是一番奇遇, 不过一时虽然痛快,但却也使徽宗恼怒了一番。 说起周邦彦,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评: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细想来的确如此。 之所以说周邦彦情调极高,原因在于他还是个音律大家, 读周邦彦的诗,有种教科书般的美感, 调美,律严,字工,是他作词的特点, 在《苏幕遮·燎沉香》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形象逼真至极。 这种从容雅淡,漫不经心的语调背后,其实运用了极为讲究的结构, 每一句都带有视觉性和动作性,已经不仅仅是词句了,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可见周邦彦的词的确算的上一流。 可以说,他的音乐中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在, 而文学作品又确确实实有音律的影响。 徽宗在位时,周邦彦进入大晟府, 这是当时掌管乐律的机构, 对古代乐调,他做了一些变动, 比如增加较长曲调的创作, 又或者改变乐调,合不同调的曲子为新曲等,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 合不同调的曲子为新曲,又称之为“犯调”。 例如把三个不同调子组合在一起,称为“三犯”,像是“三犯渡江云”; 把四个不同调子组合在一起,则称为“四犯”,例如“玲珑四犯”“六丑”。 这些都是创自周邦彦。 回到诗人身上,周邦彦虽然写词一流,但却名气不够响亮, 原因在于其写词的艺术手法大大掩盖了词本身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所以往往你会觉得他手笔虽然漂亮,但却少点共鸣在里面, 像读李白的诗会顿生豪气, 读稼轩则气概雄浑, 但周邦彦,还需要去品一品。 老叫兽:艺术需要时间沉淀。 小石君:才能被赋予精妙。 历史终究过去了,再往回相望时,有名与否并不十分重要。就像周邦彦自己所写的那样,再度回首时,但愿还能倚门听暮鸦,还是做那个情调极高的自己吧。 *本文图片转自网络 小贴士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