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只为墙 让它三尺又何妨” 这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便构成了小编对桐城的初印象。 通常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对待美食也会十分热忱,特色小吃更是数不胜数。 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传统名吃可不得了! 它被列为游安徽不得不吃的皖菜之一 它的菜名相传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 围绕着它的传说久远又神秘 它是 大关水碗 大关水碗,又名大关水席。 因席上不用盘碟而采用兰边大碗盛装,热菜全是半汤半菜的汤汤水水得名。在当地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隆重宴席。 “无水碗不成席” 桐城的水碗足足有三十多种! 蛋条水碗 杨大姐做水碗已十余年,她没系统学过厨艺,但却称的上是水碗传承人,做水碗的大多也是像杨大姐一样的接班人。 这外形酷似千张皮的东西摸起来却不是千张皮的手感,滑滑的,也没有油附着在表皮之上。 杨大姐说这是由自家亲手制作的粉条,别看这粉条成品轻薄圆润,制作过程却十分费力气。 粉条用山芋粉和鸡蛋混合而成,山芋粉加水溶解,加入鸡蛋后需大力搅拌,直到二者充分相融,起了泡沫才算成功。 紧接着将烧锅烧红,直接倒入刚刚制作好的蛋液。 接下来的操作与摊蛋饺有几分相似,不过摊这粉条皮是需要将蛋液完全铺开在锅上,杨大姐双手握住锅柄均匀的转动着,这不仅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 ![]() 先把蛋条放入清水,煮熟之后再盛入汤碗中。 ![]() ![]() ![]() ![]() 这汤底也很讲究,水碗的汤格外的鲜,那是因为汤底是用鸡与猪骨共同熬制而成,鲜美又营养。 因为是先用高汤打底,后入锅的粉条就充分吸收了汤汁,汤的鲜醇就完全沁入粉条内。 粉条初入口有面条的口感,但细细咀嚼后就能尝出它比面条更有韧劲和弹性,味似鸡蛋皮,又比鸡蛋皮滑、厚。 ![]() 再喝上一口汤,细细回味一番,便能感受到鸡汤味、骨头汤味、土鸡蛋味在唇齿间产生的奇妙反应,貌离却神合,完美诠释了“原汁原味”的真谛。 ![]() 拆骨肉水碗 ![]() ![]() 杨大姐说拆骨肉水碗是水碗中最好吃的一种了!这主要在于拆骨肉以瘦肉为主,肉上的筋膜很多,口感丰富。 ![]() ![]() ![]() ![]() 浸润了汤底的拆骨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送入口中,肉筋肉的香与肉的汁同时在口腔内迸发,一勺入魂! ![]() 蛋糕水碗 ![]() ![]() 看到这个名字可不要误会,蛋糕水碗里的蛋糕不是甜品店里带奶油的蛋糕! ![]() 用于制作水碗的蛋糕是鸡蛋糕,只单纯用土鸡蛋做,不加其他任何作料。 小编所见的蛋糕多是烤制或蒸制而成,可杨大姐却告诉我们这里的鸡蛋糕是煎出来的。 ![]() 猪肝水碗 ![]() ![]() ![]() 锅巴饭 ![]() ![]() ![]() 乍一看很像广东煲仔饭的超级plus版! ![]() ![]() 与煲仔饭不同的是,煲仔饭常用的砂锅碗虽烧出来也有锅巴,但那锅巴总不如用大锅烧出来的“土味”。吃过锅灶烧的锅巴的人一定懂小编的意思! 焦黄的成色太诱人,锅巴里渗着大锅的“锅气”,让小编忍不住感叹一句“久违了!” 大关水碗温婉细腻,这流传了上百年的清淡菜系,也像极了桐城人朴实的性格。 ![]() 大关水碗 地址: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经济开发区东一北路101号 ![]() ![]() |
|
来自: qiaoshangqia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