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从何学起?古人告诉你!

 山止川行 2019-02-12

王羲之《黄庭经》

夫书先须引入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

一一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解:楷书要富有古意,方有趣味,钟繇楷书,圆劲古谈,厚重质朴,体势微扁,富有隶(指楷书)意。《宣示》、《季直》二表略无姿媚甜俗之态,而具古拙醇雅之风,一点一画皆有异趣,初见似不甚可爱,久观便觉有一种生气,自古雅中透出,最足耐人寻味。又如禧遂良之《伊阙佛鑫》、《孟法师碑》,体势平正,微杂隶意,于姿韵雅逸之中古趣溢发,虽画平竖直,而绝无板滞之弊。

特别说明:不要选择当代书法家的字帖,虽然对初学者来说可能容易些,这恰恰是最不可取的。因为他也是从古代法帖学来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意思是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更何况取法中等呢,也只能得到下等。

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戴冠佩剑),俨立廊庙;草则腾蚊起风,振迅笔力,颖脱毫举,终不失真。

—— 赵构《翰墨志》

解:孙过庭《书谱》曰:"草不兼真,确于专谨,草不通草,殊非翰札。"欲攻草书,当先从楷书入手。楷书以点画为形质,以使转为性情,端庄沉静,过此一关,方可作草。草书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纵横飞动,但二法不可不兼有,真书要富有草意,方能于静障中寓流动之姿;草书要富有楷意,方能于飞动中含沉着之态。

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侧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隶之余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自然于二法臻极。

一一赵构《翰墨志》

解:故初学者务必以正书(楷书)为立艺之根本。楷书以法度见胜,行草以意度为长,意必以法为基础,方能将吾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