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能训练出记忆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知道,肌肉是在神经支配下收缩舒张的,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不要说凭借自身的记忆运动,根本就是完全失去运动能力,称为瘫痪。 因此,肌肉本身没有记忆。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肌肉有记忆呢? 这是因为,一些运动现象导致人们产生肌肉看起来像是有记忆似的这样一种错觉。 把不可描述的程序性记忆当成了肌肉的记忆人类的记忆分为两大类: 可描述的记忆,比如,记住了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过程;再比如,背下了谋篇文章。 不可描述的记忆,比如,如何骑自行车。就是“骑着骑着就会了”,似乎并没有记住哪些个肌肉应该怎么动作。那些说得出来的所谓动作要领属于可描述的记忆。 后者这种关于运动的只可执行、不可描述的记忆,在竞技运动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专业运动员都说,某个技术动作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重复训练才能“不走样”的熟练掌握,实质上就是经过重复来强化这种不可描述的记忆。 这也就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道理所在。 由于这种记忆不可描述,甚至,人根本没觉得自己形成和记住了任何记忆,就会产生“这些动作成了肌肉的本能”——“肌肉本身的记忆”这种错觉,从而认为肌肉是有记忆的。 但是,这些记忆在脑,不在肌肉。 基于基本反射的所谓“动作记忆”涉及运动,我们知道,某场运动,都涉及很多肌肉群无数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涉及很多肌肉无数的系列性收缩舒张。 支配这些动作的不可描述、只可执行的记忆本身,并不是记住某块肌肉如何收缩如何舒张,收缩舒张使用多大的力量。 实际上,这些记忆仅仅是“什么情形下以某些动作集群来应对”。 而这些动作集群,都是建立在基本反射基础上的,就躯体动作来说,控制中枢在脊髓,即所谓脊髓反射。 脊髓反射,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作为运动中枢,感觉信号不上传达大脑,也不需要大脑下达指令(也当然就不涉及具体的记忆),而是直接或者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发出电信号作用于运动神经元实现运动控制的神经反射。脊髓反射完成大部分的多种类型基本运动。 比如,有一个反射叫牵张反射,一个服务员正托着一个空托盘前行,在未告知他的情形下,从背后向托盘上放上一个水壶,由于重力作用托盘下沉,拉动服务员肱二头肌伸展,肌梭感受器感觉到肌肉承受的牵张力,信号传入脊髓,指令运动神经元支配同名肌肉迅速舒展然后收缩,从而保持托盘稳定,这个过程就是牵张反射。 如果放上去的不是一个水壶,而是一个美女。仅靠肱二头肌的收缩舒张不足以支撑和保持身姿,身体也会发生倾斜,更多肌肉本体感受器受刺激,发生更复杂的反射性运动。 不管怎样,由于系列过程是自动发生的,“看上去”肌肉像有记忆似的。实际上,是动作的完成是由感觉信号和运动信号不断反馈调整完成的。 如果说以上牵张反射太过简单,那么我们再介绍一个更复杂的屈肌反射以及触发的连锁发射。 一个人正在正常行走,一只脚突然踩上了一个钉子被刺伤,他会立刻缩回这只脚,将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偏移,一方面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另一方面还保持了身体的平衡,避免了跌倒引起的继发性伤害。 这涉及身体两侧多个肌肉群的系列动作,反射的感受器是受伤部位皮肤伤害性感受器,信号沿着传入神经到达脊髓后角,达腰3平面通过中间神经元发送信号支配大腿肌肉屈曲抬起小腿。 信号继续传至腰2平面支配腰部肌肉收缩使得大腿屈曲。 信号又同时通过中间神经元传递到对侧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以保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交叉性伸展反射)。 触发这一系列动作的只不过是一只脚被刺了一下,系列动作就程序化进行。 虽然整个过程中涉及很多感觉和运动信号的反馈性调节,才得以完成。但是,我们对这些都完全没有感觉,反而产生“这些动作能这么完美的自动执行,看上去肌肉像是有记忆似的”的错觉。 就是说,人类的运动控制有两个层次,依赖于高级中枢的运动控制,这会涉及意识(故意运动)、记忆(不可描述、只能执行的程序性记忆)、甚至情绪情感等。 基于下位运动中枢(脊髓和延髓)的运动反射。 两者天衣无缝地协作导致运动是如此的精准、完美的自动化执行,我们却丝毫意识不到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因此往往误认为是肌肉本身有记忆的功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