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清贫且勤政爱民

 溱湖之恋 2019-02-12

本文参加了【走进历史,妙谈名人】有奖征文活动

    军哥哥今天要说的是一位深知民间疾苦,倾听百姓呼声的好官,是一位历史有名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为官期间,不但在勤政爱民方面政绩卓著,在廉洁自律方面也堪称楷模。他是谁呢,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2年),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任知县的头一天,一些阿谀奉承的当地豪富们在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没从衙门正门进入,却吩咐手下在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了一张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状子。”并亲自写一副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

    从此这潍县就热闹起来了!喊冤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郑板桥断案从不趋炎附势,收受贿赂,始终坚持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认真对待每一宗案件,对事不对人。公道正派,廉明生威,郑板桥的断案,留下的批案判牍6册所涉及的300余件案例,便是他勤政廉洁,秉公法断,从而“无留牍、无怨民”,“囹圄囚空者数次”的确切实证。在潍县任职七年期间,没留下积案,没有抱怨的民众,好几次监狱中一个罪犯也没有。从这里可透视他治理潍县社会秩序、民风教化的成效。潍县百姓无不称赞。就是到现在潍县还流传着郑板桥许多动人心弦的清正廉明的轶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滕有福挨板子自作自受,递状子反触霉头的传说。面对地痞流氓,权贵之势和权钱诱惑。郑板桥如红菊一般巍然自居。正如他在作品中写道:“篱菊花开艳,经霜色更红,不畏西风恶,巍然自独雄。”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际错综的关系网里,面对:“不贪不腐不长久”的为官枉道。郑板桥仍然能保持一颗为民本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干事!不愧是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廉洁自律堪称楷模的七品芝麻官。他的家事说起来,大家可能要吓一跳:非常清贫:
    不仿这里说一点大家听听!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先世三代读书人,曾祖郑新万,庠生;祖父郑清之,儒官;父亲郑立本,廪生。郑燮在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娶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读真州毛家桥,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徐氏成婚,24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卖画扬州,陆续10年时间。39岁辛亥年(1731年)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44岁两辰年(1736年)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任范县县令,兼署朝城县。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知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