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故乡田野 作者:章校中(浮山雨)
朗诵:彩衣
初秋什么样?它是金黄的,灿烂的,温暖的。风,有点凉意了;水,开始沉淀了;天,逐渐静远了;地,丰腴激动了。初秋,就像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抖落掉春的稚嫩、夏的狂热,步入中年的壮观。 我把脚印放在故乡的田埂上,倾听着、期待着、感觉着秋天的心音——沉稳、矫健、自信和伟岸。田埂上,有飘落的小花瓣,和陈旧的草叶。田垄间,到处开放着可爱的小花儿,黄的,红的,白的,一片温馨。有三三两两的小蝶,也是黄的,红的,白的,起起落落于草花之上。瞬间,一只野兔不知从哪儿窜出,倏忽又钻入草丛不见了,只有琐细的风儿轻轻掠过。 田野,一望无际;庄稼,沙沙作响。那飘扬的包谷叶,宛如无数的手臂,正把“获”字拥抱。一条小径,蜿蜒安静,从一片小树林里延伸而来,它把鹁鸪的咕咕叫声灌满了路边的溪河。河水里的鹅卵石,有卧着,有立着,都睁大湿润的大眼睛正在把我观望。 两只鸭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扎猛子了,正把这个秋天翻晒于秋阳。阳光柔了起来,打照在荷叶的脸上,碧绿幽深。一只蜻蜓,在荷叶里飞上飞下,它是在吮吸最后的秋香么?空气清新,一种久违了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厚重的泥土味儿,那是厚重的庄稼味儿,顿时便在我的身体里弥散开来。一种神奇,我那烦躁的内心,顷刻间便清净了起来。 温馨的画面来了。在田间地头,有二三孩子利用暑期在田间帮着父母干活。田地间的农作物处处都是宝,丢弃不得。如把玉米秸秆晒干后,就能产生温暖的炊烟。一个十岁大的男孩,虽然个儿不高,可做事的样子却像父亲那样麻利了。他先将散落地里的根根玉米秸秆码齐了,再牵来田野的风,把秸秆扎成捆儿,一猫腰,一使劲,便就扛在了肩上。 孩子走在田埂上,正向家走去,那稚嫩的肩头扛着一捆秋获,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一如秋阳,明明朗朗。泛黄的玉米秸秆里藏着收获的喜悦。另一个女孩捡拾玉米棒壳,她说这也是宝贝,可以用来编织小蒲团子,晒干后可当椅子座垫呢。
埋藏心底的童年记忆,被小女孩的话语点亮。我看着他们,感受着一幅唯美的乡间风景画意。我想,这是城里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劳动快乐。九月的蓝天,豁达一个命题——用那溪河的歌喉,擦亮故乡的每一个情节。 一只白鹭,飞过村塘,在远处的地平线上禅意一声平安,清新一个祝福——田野永恒,日月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