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林原创】麻斯塔拉“歪脖子山”下的田野和童年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5-13 发布于内蒙古

麻斯塔拉“歪脖子山”下的田野和童年

作者:李勇


      在离大板镇东北约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山,人们叫它歪脖子山,这名字是羊倌、还是牛倌亦或他乡人起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名字一点也没有歪曲它的长相。山的顶部像是先天发育缺陷,脑袋总是向一边倒着,别看它的长相不济,它可是一个地标性的山体,看到了它,就像看到了家,看到了它,就想起了往事,看到了它,就能回到童年。

【歪脖子山,作者提供】

      山脚下那片田是儿时的乐园,那个地方叫麻斯塔拉,早些年叫大队,现在叫嘎查,儿时的记忆那是蒙古族居住区,那片田里每年只种糜子(加工成炒米的农作物)和打瓜。耕地的边缘是一片退化了的、长满蒿子的草地,这是蝈蝈的家园。盛夏时节,住在这里的蝈蝈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声乐大赛,它们身怀绝技各显神通,高亢的叫声让那片草地成了它们竞技的舞台,更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拎着高粱杆自制的蝈蝈笼子,去抓那些叫声大的蝈蝈,然后放在一排进行比赛。获得冠军的蝈蝈,一点不比青歌赛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缺少荣耀,比赛结束后,拎着皇帝一样的蝈蝈,任意在那一排蝈蝈笼里,选几个皇帝看得上的嫔妃,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那片草地,第二天给围拢一团的小朋友们咋呼着蝈蝈故事,那种荣耀一辈子都忘不掉。

【歪脖子山附近景域,作者提供】


【歪脖子山附近景域,作者提供】

      中秋时,那片地又成了我们的零食店,糜子地里间或种些玉米,沙地里的玉米长的矮矮的,泛着黄色的秸秆上结着不大的玉米穗,那种玉米秸远比现在的甘蔗更有味道,渴了,撅几只秸秆,剥开皮,吸吸溜溜的嚼着,甘甜的秸秆汁清爽透凉,远比现在的可口可乐好喝的多。饿了,跑到糜子地里摘乌麦,它是从糜子穗里分蘖出来的一种东西,剥开皮,里边露出小孩儿手指头一样的、白白嫩嫩的果子,脆脆的,香香的,极好吃,乌麦长成了的时候,皮里包着黑黑的粉末,孩子们当然也不放过,都试着尝一尝,一会儿从地里出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变成了被大人笑称的“乌嘴驴”。越被笑越有了童年的肆意快乐。

      (网络图片)

      童年总是会有些糗事,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堪,但今天想起来确是一种充满温馨和快乐的甜蜜。那巴林右旗的歪脖子山,那歪脖子山下的麻斯塔拉田野,那片田野里我的童年……






作者简介


李勇,58年出生,77年入伍,先后在守备第11师司令部、220医院、赤峰市环境保护局工作。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交流联系QQ:3326759647(蒙辽风雅颂)

手机微信同步:13948664972(韩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