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舍村 大舍村位于龙泉市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村里古建筑居多,是龙泉市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初次走进大舍,看到的都是石磡脚和泥墙组成的房屋,屋墙斑驳,石阶石路纵横交错,这个老态的村落透露着寂静,像一位白须老人默默站在那。 错落的房屋间散落着许多村落遗迹,像仁源古社、追远祠、元公祠、连元古宅等,不胜枚举。因为村落遗迹较多但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去到了其中几个,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收获颇多。 元公祠 大舍村历史上倡礼重教,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连元,他是公元1205年进士。在他任职期间遇到了灾年,他召民抗灾自救,教民掘蕨根制山粉,朝廷闻之,予以嘉奖,赐紫金鱼袋。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大舍村建立起元公祠来纪念他。 元公祠的门面是楼牌式的结构,门架是青石条,楼牌上“元公祠”“钦赐”“宋开禧紫金鱼袋朝散大夫”等文字清晰可见,图案栩栩如生,样式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模式。 紧邻着元公祠的是叫做“追远祠”的祠堂,在祠堂的中间悬挂着一块由连战书写的“连氏宗祠”的牌匾。 说到这里不由地要说点题外话,虽然连战是台湾人,看上去与这山中大舍毫无关系,其实大舍连氏与连战有着同一祖先,只是以前一脉连氏迁徙来到大舍村安家落户,而一脉则迁徙到了台湾,可以说是同祖同宗。 香门第祖训传,才子杰人代代出 追远祠门前的举人墩,让人不禁浮想百年前的盛况。这一对举人墩为连正钊中举之后所立,逢重要节日,人们会竖上桅杆,张灯结彩。 经修缮之后,门前已有两对石墩。其意义有二,一则是纪念连正钊中举,二则是感怀祖先,激励后辈。在这样偏僻的山村里,是什么让大舍村民勤俭好学,人才辈出。在元公祠中有碑文:“祖训:克勤克俭,勤耕苦读……”祖先的谆谆教导,激励着大舍历代学子。 仁源古社 仁源古社位于大舍村甬道东侧山墙,青石条的门架,中门梁上有阳刻双凤抢花,门两边有楹联一对:“帝继唐虞千载咸显懋德,侯尊叶蔡一方永荷神庥。” 在很久以前大舍村的祭祀活动“摆祭”,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人们通常会在祭祀前准备好贡品,家家户户都为摆祭精心准备着,在祭祀前需要放鞭炮和吹号角,击鼓3声才能开始祭祀。之后要进行迎神仪式,村民(除主持祭祀的人)参拜祖先,洗净之后才可以为祖先上香3次,奠酒3次。 之后还要再进行3次献礼,第一次献礼的对象是始祖公,第二次的献礼对象是始祖公的后人,第三次献礼是向兴谊神位。献礼完毕,人们会在祖先的神位前喝福酒,接受祖先的祝福,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放神主之后,最后连氏子孙要拜谢自己的祖宗。 礼毕,焚烧祝文,化财散班。摆祭仪式后,人们会请戏班子上台唱八仙戏,大家在台下观赏戏剧,品评贡品。 可惜的是,这种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已经消声匿迹,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欣赏到这一盛典。 除了以上3个名迹外,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广居祠、东山耸翠、风水林、五峰别墅、南山拱秀、古道名器等。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走进这片古老的土地,触摸历史的脉络,白漆剥落的房屋记录着这村庄百年风雨的变迁,大山把她的温柔留给了他,而他伫立在那里等待着你。(龙泉市村镇建设管理处 供稿 编辑 张婷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