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

 冬竹456 2019-02-14

二十九载'心'佳话,继往开来话'长城'。在今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由'心在线'独家承办的'第一直播间'访谈节目,在短短4天时间内共邀请到近百位专家围坐圆桌,畅谈心血管领域热点话题。我们将陆续放送,与您一起重温专家们的真知灼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日益增加,而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从而减少ASCVD发生?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共同做客第一直播间,探讨高血压患者ASCVD一级预防之血脂管理的话题。

 


访谈要点

李建平教授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医生,非常高兴主持第2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第一直播间的对话访谈节目。欢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高血压人群,如何管理他们的血脂?首先请赵水平教授谈谈我国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的意义。

赵水平教授


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在血管,还包括心、脑、肾等其他器官,过高的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中的血脂(如胆固醇)更容易进入血管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对于众多的高血压患者,不仅要降低血压,同时要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可以较大程度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从目前研究来看,单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显著。如果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控制血脂,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李建平教授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ASCVD发病风险,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要控制其他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请问严教授,国内外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管理有何推荐?

严晓伟教授


目前认为,高血压合并两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就诊断为ASCVD高危患者,甚至在国外的指南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被认为是ASCVD极高危患者。所以,高血压患者在降脂治疗前需要进行危险程度分层,通过危险程度分层决定治疗的目标和程度。


例如,欧洲指南认为,10年心血管风险在1%~5%者属于中危,风险超过5%~10%者属于高危,风险超过10%者属于极高危。对于极高危患者,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到75 mg/dl以下,高危患者降低到100 mg/dl以下,低中危患者降低到115 mg/dl以下。而且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从ASCVD一级预防的角度看,需要使患者血脂达标。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同样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就属于高危。指南提出,低中危患者需要将LDL-C降低到130 mg/dl以下,高危患者将LDL-C降低到100 mg/dl以下,极高危患者将LDL-C降低到75 mg/dl以下。总而言之,国内外指南均强调,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要进行降脂治疗,而且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决定降低血脂的程度。


李建平教授


认同严教授的观点,需要对高血压患者做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决定降脂的程度。目前降脂研究比较热门的是他汀类药物,请赵教授为大家讲解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和地位。

赵水平教授


他汀类药物对ASCVD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他汀通过降低胆固醇,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相关的临床症状。而且,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控制好,会有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但可以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有效预防。患者使用他汀治疗,体内胆固醇下降,血脂形成的斑块就会减少。根据多项研究,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会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低。


临床中严重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卒中,但如果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会使脑卒中风险降低30%~40%。如果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联合使用降脂药,可以使脑卒中风险进一步降低27%。所以,高血压患者针对脑卒中的防治也不要忘记加用他汀。也有研究显示,血压在140 mmHg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的基础上,加服他汀类药物,能够获得非常好的协同作用,比单纯使用降压药物作用更显著。


李建平教授


感谢赵教授的点评。请问严教授,目前我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达标有什么建议?

严晓伟教授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脂管理都不尽如人意。从ASCVD一级预防的角度看,很多人由于没有心血管相关疾病,血脂升高也没有感觉,要求这部分人群长期使用降脂药物来进行未来ASCVD的预防,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实际上,不仅仅ASCVD一级预防比较困难,甚至很多需要ASCVD二级预防的患者也没有很好地使用他汀。他汀在ASCVD一级预防人群中的使用面临很大的阻力,许多人对他汀的安全性有很多顾虑。实际上,他汀是非常安全的药物。


对于年龄55岁以上,合并其他一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等,需要开始ASCVD一级预防。有一项关于LDL-C未升高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入选人群在长期他汀治疗后,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从这个角度看,他汀在ASCVD一级预防人群的使用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如何改善ASCVD一级预防药物的使用?首先需要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进行评估,只有评估之后才可以确定患者的血脂是否需要控制,然后进行危险分层,选择合适的药物。我们可以对需要ASCVD一级预防的人群进行宣教,目的是将危险人群的血脂控制在合适水平。

赵水平教授


对于这个问题,我非常赞同严教授的观点。高血压患者不仅要关心血压,同时也要关注血脂。


李建平教授


临床医生应该明确,高血压患者不仅只限于治疗高血压,也应该有综合评估血脂、血糖等其他危险因素的意识。他汀在ASCVD一级预防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指南推荐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作为起始治疗。关于这一推荐,两位教授有什么看法?

赵水平教授


要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他汀仅仅是降脂药,没有诸如调节免疫力这样的作用。对他汀的评价,应该从血脂降低以及用药安全的角度去考虑。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血脂,依据危险程度分层,确定血脂的达标值,从小中剂量开始使用药物。


但血脂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患者是否可以长期坚持控制血脂,时间是血脂控制的关键因素。临床医生要考虑如何让患者坚持控制血脂,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要合理使用他汀,建议患者从小中剂量开始治疗,长期观察监测,不能为追求短期的血脂达标,一味增加药物剂量。

严晓伟教授


关于中等强度的他汀应用于ASCVD一级预防,同意赵教授的意见。他汀类药物的特点是小剂量、大作用,在ASCVD一级预防中更强调长期服用。如果调脂治疗之后随意停药,会导致血脂控制效果不佳,故长期坚持服药非常重要。


临床中常用的普伐他汀,规格20~40 mg,是低中等强度药物,可使LDL-C降低32%~35%,这一强度的药物可以使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基本达标。即便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普伐他汀40 mg剂量的治疗之后,血脂也可以达标。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国内80%以上的低中危人群接受他汀治疗以后,血脂控制达到了比较好的预期。由于普伐他汀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与其他降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少,安全性较高。此外,从ASCVD一级预防长期用药的角度来讲,不仅要强调有效性,而且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经济上的可接受性。

赵水平教授


普伐他汀,不仅仅安全有效,也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证实,该药物治疗能够给患者带来长远的疗效。另一项针对东亚人群的研究表明,小剂量他汀能为东亚人群带来非常好的ASCVD一级预防效果。

严晓伟教授


一项专门针对74~82岁老年人群的研究证实了普伐他汀的心血管获益,并且对远期认知功能没有不良影响。这些研究表明了普伐他汀作为一级预防药物的地位和前景。


李建平教授


今天与大家探讨了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以及ASCVD一级预防的重要性。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评估,确定血脂达标值对指导临床工作非常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他汀是有较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安全性相对较好。推荐他汀用于高血压患者的ASCVD一级预防,可以从小中剂量开始,坚持服用使血脂长期达标。再次感谢两位专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