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有“三忧”

 红谷斋主人 2019-02-14

《韩诗外传》第一卷·十八

(峻岫)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诗》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君子有三忧,“三忧”就是三种忧虑。哪三种忧虑呢?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不知道,不懂得,能不忧虑吗?听说有这种学问,而不去学习,能不忧虑吗?学习了之后而不去实践,能不忧虑吗?所以《诗经·召南·草虫》说:没有看到你我忧心忡忡。“惙惙”就是忧心的样子。这里的“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门学问。

不知道,什么都不懂,那是个傻子。傻子无忧无虑,所以他没有忧愁。如果你不是傻子,人家都知道的,你不知道;人家都懂的东西,你不懂得;人家都知道的知识,你不掌握,难道不忧虑吗?人要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保持探微知著的热心肠。世事洞明,处处学问。再进一步,你知道世界上有这种知识,有这种学问,有这样的常识,有这种技能,而你不去学习,不去掌握,不去钻研,难道你不忧虑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面对新知识,新学问,新常识,你却抱着不感情趣,不关心,不热爱,无动于衷,无所谓的态度,说明你心灰意冷,消极面世,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那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的思想出了问题,人生观出了问题。人不可能事事精通,什么知识都掌握,什么学问都是专家,什么技术都是行家里手。但是你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立足于精通专业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博采众长,才能思想开阔,如鱼得水,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条学而不行,可无忧与!”知道了,也明白了,弄懂了,也弄通了,就要实践,亲自去干。懂得了种田,就去种田;懂得了务工,就去务工;懂得了做人,就去做人;懂得了道德,就去修身养性;懂得了普遍真理,就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人生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其中是不是有“三忧”最为重要。第一:人要保持童心,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第二:好学,好问,好动脑子;第三:“学而时习之”,亲自干,亲自做,亲历亲为。对新知识,新学问无兴趣,是“心懒”。佛家主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虚静”,是“避世”。“心懒”的人,心中瓦砾成堆,衰草连天。知道自己有不会、不懂、有不明白的学问,而不去学,不去问,不去求,是“身懒”。“身懒”的人,是过河,知道旁边有桥,却装作看不见;登山,知道远处有梯,却嫌路远。佛家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懒”的人,是既然当了和尚,却不去撞钟。学习了之后,掌握了之后,而不去实践,是“脑袋僵化”。“脑僵”的人,是学是学,做是做,说一套,做一套。说起来明白,干起事儿就糊涂。“脑僵”的人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立起来,要不就是教条主义,死抱着书本不放;要不就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死板的看问题,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主观与客观不能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