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都读错了,至少要三版同读(四)!

 天宝堂一山人 2019-02-14

《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其中,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浙江书局重刊华亭张氏原本(简称“王弼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是三个最重要的版本。读老子至少要三版同读才能兼听则明。

笔者继续分享三个版本第五章(以王弼本顺序为主,为更好的理解原文之意,以后都用繁体字表达原文)

王弼本《道德经》 5章【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简体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简体为犹)橐(tuó)龠(yuè)乎,虛而不(jué),(简体为动)而愈出。多數(shuò)窮,不如守中。

帛书版《老子》49章【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chú简体为刍)狗。聲人不仁,以百爲芻狗。天地之間,其輿。虛而不出。多數窮(简体为穷),不若守於中。

楚简版《老子》甲简【原文】:天地之間,其猶(简体为犹)與,虛而不出。

《老子》都读错了,至少要三版同读(四)!

甲简原文

这一章三个版本略有不同。

聲人聖人,同一个意思,帛书版或还有表达很有声望的人,但笔者认为圣人更好,而且这里不能将后世对圣人的定义作为理解参考,应当理解为黄帝内经中的圣人之意, 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 俗之间,无恚嗔之心 ”。这里已经涉及到自心的修养了。圣人不但掌握了这些客观的规律。而且只有适当的嗜欲之心,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很淡泊,能够调节自己,没有生气嗔恨的这种心思。

②:,省,音“醒”,察看。百省,即百姓。

橐籥輿,橐,音“駝”,袋子。籥,即“龠”,音“月”,乐器名。輿,似指车厢。橐籥,本指古代管乐器。橐籥輿,似指巨大的“风箱”。

猶(简体为犹)通“犹”:如同;好像的意思。

,淈,通“屈”竭尽的意思。 《荀子‧宥坐》:“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杨倞注:“淈,读為屈,竭也。”。

,乙本爲“”,通“動”,鼓动、运动之意。

。俞,通“愈”,越;更加的意思。

言,言感觉像是后世改写,笔者大概揣摩,西汉初年,有学者像是篡改“绝智弃辩”来反对儒家一样,把“多闻数穷”改为“多言数穷”。

每个人对《老子》的理解不同,笔者只把自己对这一章的理解分享读者仅供参考: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chú简体为刍)狗。天地,可以笼统的理解为自然规律或“道”不會有仁愛之心,把万物当做草扎成的狗,这是一种比喻,就是所自然规律是没有感情的,对待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这里不能用后世对圣人的定义作为理解参考,圣人是一种指代,指代的是契合自然规律的,掌握了这些客观的规律,没有生气嗔恨等感情因素,客观公正的人,对待百姓也是不掺杂感情的。当然也可以按生活理解,作领导要不掺杂私人感情,一律平等。笔者认为只要结合自身怎么理解都是对的,哈哈。

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輿。虛而不淈,蹱而俞出。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吗?在看似空虚的空间里化生万物的能力永不枯竭,越动就越能生出,该句是为了说明上句天地不仁。自然规律虽然不会有感情,同时也正因没有偏颇,才会这种没有穷尽运转,才会越运转生机越发旺盛。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笔者这样理解这句,,在古文中很少看到解释为没钱的。穷在古文中都是“尽'的意思,特别是数穷,通常就是再也没有了,尽了,没有变化的余地了。为什么多闻就会到了尽头,难道见多识广反而就到了人生極限,尽头了?这可不是反驳见多识广,而是希望人不要被见闻左右,举个例子,繁杂的社会信息给了人另类的价值观。就像本身我们都是追求安逸与快乐的。但社会告诉我们有钱就是快乐,别人羡慕的眼光就是快乐,但你真的快乐么,当前好多人是在为别人而活着,装作别人眼中快乐的样子。这样人就是多闻数穷,忘了本心。不若守於中,可以说是守住本心,也可以说是守住正中不偏不倚,不为外物所动,还可以理解遵守自然之道,阴阳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