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手述要         汤汝琨

 天地虚怀xia 2019-02-14

 三
意拳之技击,非进攻性之拳术,乃自卫之术也。因此,意拳之技击专讲断手,意即断敌所来之手;善守即善攻也。为此,技击时,周身关节与具体面积之折迭处,皆应成钝三角形;盖三角形能产生预应力之故也。
对方不论拳打脚踢,我出手即断其来劲;周身三角所产生之预应力能分解彼之集中力也。况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难敌。
三角不仅具有预应力,且我所发之各项力,皆是三角遒放与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实本拳之重要法则也。浑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项分力点,发力和接发力,实际即由该处求得合力点。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故须切记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之三角分力破坏整体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须在各关节之拉力之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之合力点(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义也。
故平日操练时,全身关节须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关节不含放纵与开展,遒放互为者是也。亦无关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
积,而是斜面迎击。尤无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与 对方手臂一接触,三角之螺旋力即轮旋不已,顺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为活三角,犹如一大弹簧,波动不已。柔静而惊弹,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与三角弹簧力,实出自活三角耳。
故接发力时,「动」必活三角,否则即为硬抗,抗必执着焉。如是操练,久之自能有冲之不散,撞之不开之妙。

任何一门拳术,步法实为致胜关键。而步法之妙则在于形体重心之调配,据我数十年练功与实抟之经验而论,三七步单重发力,实技击胜人之诀窍也。
此种发力形式,须沾其身始发力。抽我身劲即发;否则难得其妙。须用意支配我身全体之筋肉松紧和空灵,剎那间一紧,而力已运至彼身矣。如此始能松紧不滞,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枢纽稳固。此种发力方法,别门拳术得知者盖寡也;实为古代拳术之精华。我之所谓「欲复古元始者」即云此也。
非单重发力,均整之力无法囫囵送至彼身。所谓紧,即争也。所谓松,即敛也。争敛互用,松紧互为。争敛松紧之关键,在于虚实相互为用。前进发力,两足重量前三后七,前虚后实。后退发力,
则前七后三,前实后虚。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两足非丁非八,其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大则滞,小则灵,以能坐裆开胯为度。前足大趾吃力,后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
发力时,要利用呼吸之弹力,小腹充实,臀部力稳,坐裆提胯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须记坐裆时要收敛臀部,使之成为上体的支座。稳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度;如是所发之力才能实而透。
切记两足不可站在一条直线上,前足不许直线分出,后足不许直线后坐。须以三角螺旋形迂回进退。拧摆横摇步移身应,若鲸之游旋,如浪之起伏。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此即磨擦步之妙也。
发力之际,腰与裆是调节劲度、重心、和增强力之均整的关键。我力运至彼身,对方因受力而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为克服此种反作用力以控制己身之平衡,故我须使重心下降,始可下体稳固,上体虚灵。
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体之下部故也。即使我发高拳击对方之头部,发力时亦须重心下降。断手多用退步打法;敌方出手发招亦多用踏重穿裆之术。如敌已向我发起踏重穿裆之势,此际我
须退步断其手,发力始能便当。故退步打法较之进步打法更为重要。
技击断手之目的,实际即以暴力迫使敌方丧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我之重心则放在载七之实足上,以载三之虚足护卫之,其势有如不倒翁。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则因其重心下降,二则其重心始终在一个点上。其重心点之外围面积,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时,随时可改变其临时的重心点。故其重心点外围之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起謢卫其实际重心之作用;单重发力之奥妙此其一也。
再者弹簧力在身具三角之情况下,非单重不能出之。只有单重发力,才能做到遍体弹簧似,使全体成为一个大弹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无执而彼亦无执时,所生之来回劲,非单重不能发出,此其三也。
只有在单重发力之情况下,才能以同一发力动作发生二次打击,此其四也。
但须切记随时调整两足虚实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以保持力之均整。尤须切记发力时两肩不许贯劲,如是始能源动腰脊,劲贯四肢,力随足生,三角蓄劲,直线发力。如虚实不清,则犯双重之病。双重之病乃技击大忌,学者不可不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