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支架的“心路历程”

 伟天英 2019-02-14

心脏支架的“心路历程”


众所周知,心脏支架是心内科医生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武器,但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手术的具体过程可能并不是非常了解。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它的具体“心路”历程。


心脏支架的“心路历程”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学术上来讲,叫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通俗的来讲,是在放射线照射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金属支架放置到有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处,它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通道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条从外界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通道,基于人体具有血液循环这一特点,我们通常在人体表面选择一根血管进行穿刺,沿着这根血管走行,到达心脏,并且找到病变部位。最常见的穿刺部位是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者大腿内侧的股动脉。

2、 放置导管

然后,沿着穿刺针的方向放入金属丝,同时穿刺针可以取出,并以这根金属丝为骨架,放入鞘管,待鞘管放置好之后,在鞘管内放入一个导管。由于我们之后的整个操作都是在导管里边进行的,所以我们需要使得这根导管能从穿刺点进去,最终到达心脏以至病变部位。

3、血管造影

经由手术医生的灵活操作,手术所用导丝在血管内能做到迅速弯曲和转向,并且很顺利地在血管内走行,但血管终究是一条夜路,缺少指示灯,迟早会有迷路甚至撞墙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造影剂为我们指明方向,有了它,在X线的透视作用下,血管地图一目了然,它可以为导丝的前进实时导航,让导丝迅速准确地到达病变部位。

4、 放入球囊及支架

导管放置完成后,通过导管,可以将包裹支架的球囊输送到病变部位,在血管狭窄部位充气扩张球囊,支架也随之一起扩张,并同时达到支撑、疏通血管的目的,最后把带有球囊的导管放气移出,使支架固定在血管里。这种支架相当牢靠,不会变形,安放好会整个嵌入到血管壁中,以达到永久性支撑的目的。


做到这,手术也基本上算完成了。由于手术中X线照射的必要性,使得术者必须在手术过程中穿上沉重的铅衣,以保护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尽可能少的辐射。但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风险相对小、手术难度不大、损伤小,并且术后疗效显著,所以与经典的心外科开胸手术相比,它更具有优越性。虽然冠脉支架置入术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它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显著,支架术后患者会更加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