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五大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立恒语文 2019-04-07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五大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熟悉的一个领域,也是得分最不理想的一个领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复习阶段,教师如能引导考生从“类”的角度去把握表面看来似乎很繁杂的现代文阅读题,则这个困扰考生的难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从“类”的角度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笔者尝试从阅读能力分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类型。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基本上可分5类:理解含义类、分析评价类、归纳概括类、赏析类、探究类。下边结合高考真题一一说明之。

一、理解含义类

理解关键字词句含义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的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关键字词句的理解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关键字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的考查便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翻一翻全国各地每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理解含义类的题目总能跃入我们的眼帘。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对理解含义的能力的考查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对文中关键字词含义的理解、对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对含义深远的文章题目的理解。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的含义或加点词语××内涵丰富请分析;

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或请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或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含义。

【应对策略】

1、不论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还是标题的含义,都要恪守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把词语、句子、标题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分析、判断;离开了具体的语境来谈词语、句子、标题的含义,无异于痴人说梦、瞎子摸象。

2、这类题目都和文章的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主题是解读这类题目的一把最有效的钥匙,在作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文章的主题。

3、书写时,对含义丰富的,应注意分条作答,以使答案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含义较为单纯的,应注意答得简洁明了、干脆利落,不要绕弯子,不要含含糊糊。

【真题回放

[例1]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010年重庆卷第14题)

【答题信息】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作答分析】

作答这道题可把握住两个要点:①“仿佛整个春天里”如何理解?②“向它们仰着脸”是什么意思?前一个问题考生可细读该句上面两段话,这两段话告诉我们:在这个春天里,我一直关注着这两只鸟;后一个问题考生可细读该句所在的这一段话,这一段话告诉我们 “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考生答题时,只要抓住了这两层意思,本题的答案也就明朗了。

【答案示例】

①作者对两只鸟长期的喜爱与关注。作者对这两只鸟的关注是从它们今年一出现就开始的,作者仔细观察它们对旧巢的态度,它们建立的新巢的位置以及新巢建立的过程,在这种细腻的描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两只鸟的喜爱之情。②对它们独立自强的精神一直充满崇敬。这两只鸟不住父母已经搭建好的旧巢,而是不辞辛苦地搭建真正属于自己的巢穴,这种独立自强的精神让作者崇敬不已,而这正是“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分析评价类

分析评价类题目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题型。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大部分题目表现为这种类型。从命题人设题考查的角度看,这类题目可分三种情形:分析作用类、分析特点类、分析原因类。分析作用类题目通常表现为:分析特定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分析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作用、分析某一特定的物象、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某一特定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分析特点类题目通常表现为:分析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或物象的特点,分析内容上的特点等;分析原因类题目通常表现为两种: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说;发问形式不同,但都指向作者的目的用意,即原因。

三类题目常见的设题形式有:

1、 分析ⅩⅩ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或简析ⅩⅩ的作用。

2、 分析ⅩⅩ的特色或简析本文的ⅩⅩ。

3、 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或请简析这样写的原因。

【应对策略】

1、作答分析作用类题目可从两个方面去思考:内容上,可结合文章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目的;形式上,可紧扣结构,从字词句段或题干要求的特定内容在文章结构上常见的作用(如铺垫、承上启下等)入手去思考。

2、作答分析特点类的题目要注意三点:①是对所给对象的特点要抓准,并要善于归纳概括;②牵扯到语言特色类或表达技巧类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使用相关的术语,不能全是大白话;③一般来讲这类题目内涵都比较丰富,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不要笼统地用一段话或一句话来应付。

3、作答分析原因类的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题目所问原因一定要结合相关的原文,从原文中寻找答案来回答;切不可另起炉灶,随意发挥;二是答题时最好能分条作答。

【真题回放】

[例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2008年山东卷第20题)

【答题信息】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作答分析】

这道题属于分析作用类的题目。根据题干的表述,实际上是分析作者在第四段写到的“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一内容的作用。从相关的答题信息看,答题时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思考路线上只能从作者的写作用意上去考虑;二是不能脱离这项内容所在的第四段。

【答案示例】

①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梁漱溟先生的父亲自杀身亡的原因虽然是“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有落后保守的一面,但这未尝不是他关心国事的一种体现。②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梁漱溟先生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父自杀身亡不能不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起因。③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通过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一内容,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梁漱溟先生讲中西文化的深刻原因,这就是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五大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三、归纳概括类

归纳概括类题目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通常把考点设在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文章的主题、给文章拟标题、概括人物形象或物象的特点、概括段落、全文或某一特定对象的主要内容、概括原因等。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文章(或作者)写了ⅩⅩ,请简要概括。

2、根据(或阅读、或结合、或联系等)ⅩⅩ,概括ⅩⅩ。

3、请概括ⅩⅩ的特点。

【应对策略】

1、不论是哪一类概括,都不能撇开题干指定的文本;考生必须抓住相关的文本,细读相关的文本,概括才有可能准确、切题。

2、在编拟、组织答案时,要善于借用文本中的相关词语、句子,答案不能全是自己的话。

3、概括类题目所面对的文本其含义往往比较丰富,所以,大多数概括类题目的答案一定要分点分条书写,以保证较高的得分率。

【真题回放】

[例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2009年江西卷第18题)

【答题信息】

张炜《木车的激情》。

【作答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文章主题的题目。作答时,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木车的激情” 的含义,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就能把握住。书写时,要注意按照表述文章主旨的通行的语言格式来书写,即按照“通过……抒发了(或表达了)……格式来书写;在这类问题上,不要“标新立异。”

【答案示例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真题回放

[例4] 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2007江西卷第16题)

【答题信息】

汪曾祺《泰山很大》。

【作答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题目。概括的范围题干已明确指出是“全文”,概括的角度从题干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不止一个角度。据此,考生在结合全文思考时,就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哪些方面”上,就《泰山很大》这篇散文本身来说,“哪些方面”其实也很明显。作者开头即写历史上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接下来写封建帝王在泰山上的封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着作者对泰山的认识。归纳一下,作者其实是从三个方面写“泰山很大”的。

【答案示例】

①从不同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境界宏大;②从不同帝王的封禅,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博大;③从作者的认识变化,写泰山对人的心灵震撼力巨大。

四、赏析类

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考查考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题型。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这种题目难度较大。从考查角度看,这类题目通常把考点设在以下几个方面:赏析表达技巧、赏析人物形象、赏析语言特色、赏析用得精当的词语、锤炼得精彩的句子和意味深长的段落等。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 文中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请赏析(或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赏析)。

2、 请赏析某某形象。

3、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赏析。

4、请赏析文中某某词语(或句子,或段落)。

【应对策略】

作答赏析类的题目,一般可分三步组织答案:

第一步,明确指出要求赏析的对象的特色或特点;属于表达技巧类的题目,这一步必须写明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举例论证。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所举例子必须出自所给文本,不能从文本之外举例。

第三步总结强调。

【真题回放】

[例5]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2007辽宁卷第19题)

【答题信息】

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作答分析

这是一道赏析表达技巧类的题目。赏析的范围题干已经明确指出四、五两段,答题时,考生只要仔细研读四、五两段即可。答案的组成一般有三部分:①明确说出使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②结合文本举例分析,③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真题回放】

[例6]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2009湖北卷第17题)

【答题信息】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作答分析

这是一道赏析语言特色类的题目,赏析的范围、赏析对象的语言特色、赏析的角度题干已经明确给出,所以,作答这道题时,考生要做的工作就是细读第②段,找出相关的例子,分三个方面举例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五、探究类

这是新课程高考为适应新课改而设计的一种题型。这种题目始出现于2007年的宁夏海南卷、山东卷和广东卷中,2008年除了上述四个省区的试卷继续保持这种题型外,江苏卷也出现了探究性试题,2009年、2010年的高考试卷中探究性试题更是遍地开花,凡参加新课改的省区的高考试卷均无一例外地设计了探究性试题。

综观这些探究性试题,其设置的探究点常常有:文章的标题、主题,小说的情节、人物,作者的观点、目的、意图,文本的深刻意蕴、意义、价值,等等。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文章写了Ⅹ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文章ⅩⅩ,请结合全文,谈谈它对你的启发。

3、请探究作者写ⅩⅩ的意图。

4、请联系全文,探究ⅩⅩ的深层意蕴。

【应对策略】

探究性试题的赋分都比较高,一般均在6到8分这个区间,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考生,都必须高度重视。从近几年来相关的研究报告看,考生答题时,以下几个方面必须遵循:

1、答案必须做整体规划,不能想到哪写到哪。具体来讲,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按照写一篇小论文的格式来规划、构思,开头怎么写,中间写什么,结尾如何收,作答之前,就应当想清楚。

2、中间部分一般宜采取分条论述的办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发掘题干要求论述的论题的内涵。

3、论述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紧。所谓“放得开”,是指论述既要深刻独到,又要角度丰富,不能过于肤浅、过于死板、过于单调;所谓“收得紧”,是指论述不能纯粹撇开给定的文本,天马行空,无所系羁,要在论述的过程中适时、恰当地联系给定的文本,以确保答题的针对性、有效性。

【真题回放】

[例7]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2008年宁夏卷第14题)

【答题信息】

欧·亨利《二十年以后》

【作答分析】

这道题属于观点探究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题的答案无非正反两种,答题的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要有充分的理由或证据,而且这些理由或证据要尽可能从所给文本中来寻找,考生不能另起炉灶、任意发挥。

【答案示例】

示例①:作者在结局处理上是合理的。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示例②: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文物保护、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真题回放】

[例8]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09年江苏卷第14题)

【答题信息】

张笑天《上善若水》。

【作答分析】

这道题属于深层意蕴探究题,考查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作答这类题要注意三点:①答案要紧扣文本来思考、来概括,不能撇开文本任意发挥;②要注意挖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答案不能在同一个角度或同一个层面上展开;③书写时,宜分条书写,不宜笼统作答。

【答案示例】

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作者从都江堰的修筑过程、都江堰仍在灌溉着良田及都江堰与长江黄河的比较中细腻而不无赞叹地表达了对都江堰是上山之作崇敬之情。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作者说:“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这正是作者褒扬他们为“上善之人”的真情流露。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这一层意思隐含在全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品读作者追述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几段文字以及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李冰及其后任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就可以体察到这层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