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梅核气(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主之(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下面,我开始讲的是有关情志病的,它涉及到了梅核气和脏躁。
梅核气在概念上请大家注意,病人是一种自觉的症状,和我们讲奔豚气是一样的,是气之为病。
梅核气和情志因素密切相关,病人自觉“咽中如有炙脔”,这是张仲景的原文。 什么叫炙脔呢? 脔,是肉块,炙就是烤肉块,这是一种形容,就象讲奔豚气,好像小猪奔突一样,不是说腹中有个小猪在跑,对不对,这里也是。
本科生答卷子,就有的说喉中有个烤肉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这个可不是异物梗阻,而是象有异物之感,是病人自觉这部位有异物感,然后再说,这种异物感是怎么样呢?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与饮食无碍,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所以,她若到喉科去检查,你是用喉镜检查,也没有病理所见,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们也希望排除属于器质性病变。 有的病人她就是喉壁上有结节的增生,有的严重的话,滤泡的增生,有的时候,你靠药物也很难办,也需要象现在有的是激光疗法,能够给她改善症状,但最终还得靠中药调理。
对梅核气,不仅要看成是一种情志病变,同时扩展到临床,如果属于痰气郁结证的话,他(仲景)所涉及的方药是有效的,我在讲解条文的时候,再给大家说。 * 这就在概念上一定要考虑,它的症状特点是一种自觉症状,形容如有炙脔。 * 然后病因病机,我们分析是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津聚为痰,然后与气搏结,上逆咽喉所致。 * 这个病位是在咽喉的。 如果简单来说,情志为病,痰气郁结,痰气郁结在哪儿呢? 郁结在咽喉,这是梅核气,梅核气的名称不是张仲景命名的,是后人在他这个条文的叙述上,包括他所创制的半夏厚朴汤有效,称为梅核气,原文就是什么呀?“咽中如有炙脔”。
下面我们再来说,就是他(仲景)针对痰气郁结,这样的一个病机所造成的梅核气病,这是一个病症,不叫做疾病。 请大家注意,是妇人杂病里面的梅核气病症,而奔豚气叫奔豚气病,那么,脏躁也是这样,张仲景这么说脏躁,咱们《中医基础》,包括《中医内科学》里面讲,也叫脏躁,是一种病症,痰气郁结证所用的半夏厚朴汤,能够起到开结化痰,顺气降逆的作用。 请大家看一下相关条文,第5条,半夏厚朴汤证,它说: 《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一类)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这个炙脔我已经讲过了,现在,我请大家看的是这个方剂的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这个方子,为什么就能够起到既能够化痰结,又能够顺气降逆的作用,不让她在咽喉这一块有种梗阻的异物感情况呢?
我觉得,这个方解就象书上讲的, & 半夏、厚朴、生姜,正好是辛开苦降的配伍, * 半夏,反复的讲是一个降逆、散结、止呕、向下(消痞的作用), * 厚朴,更不用说了,行气、消胀、除满,那么, * 生姜要配合半夏,那更是一种辛开苦降,包括散结、止呕的功效。 关于 * 茯苓的问题,是化饮的作用,当然,这里面讲的是痰,因此也就是通过化饮来消痰。 要说的就是这个 * 苏叶,苏叶是紫苏的叶。 我们讲中药的话,是讲辛温解表药里的紫苏,包括在妇科里面用紫苏,它有调理脾气的作用,来行气安胎,所以,一旦脾胃气机升降有问题,正好它辛温之性,能够有安胎作用。 苏梗在前面我已经提过了,现在我要讲的苏叶,它等于用这个方剂的配伍,示范性的告诉你,苏叶对于上焦,就是肝失疏泄,气郁在上的话,肝气郁结到咽喉的话,不叫引经药,也可以说苏叶是一个直达病所的药物,它是一个偏温性的,是苏叶。 那么相对来说,紫苏或者说苏子,它降气的作用对于肝气郁结,也有相应的作用,特别是咱们讲肝气和肺气之间的升降,叫左肝右肺,肝主升,肺主降,这个时候,你要定喘,为什么要用苏子呀?它这里面对肝气,和肺气之间的升降有调整,调节的作用,可降气消痰。
我讲这个方就是这个意思,苏叶的芳香宣气解郁的作用,我说用在疏肝的方面, * 如果偏于上用苏叶, * 如果偏于中用苏梗, * 如果喘,就用苏子来降气,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在[临床应用]上,我认为本方不是专为女子而设,别看它放在妇科杂病篇里面,男子也有得梅核气的,男子也有得脏躁的,所以这一部分,尽管是放在女子的情志病里,我认为,它是强调在上焦、中焦的这个变化。 就象第8条刚才说的,叫做什么呀? 叫做“时着男子,非止女身”,证明张仲景当时思路是很开阔的,他已经看到这样的杂病,不局限于女子独有,男子也有,这在他第8条原文中已经用文字,把它记载下来了。
目前在临床上,我觉得,特别是: 精神抑郁症, 神经官能症、 慢性咽炎、 气管炎等, 只要属于我们病机分析,为痰气郁结,气滞痰结,气滞痰凝者就可以选用这个方了。 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就是这五味药里面,谁最起作用呢? 苏叶和厚朴,所以,我为什么特别强调了苏叶的开郁作用,疏肝药要偏于上的话,要选用苏叶,那就苏叶和厚朴对于喉返神经,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就是不管是对猫、对兔,这样的动物实验,结果报告是一致的,苏叶和厚朴在方中的作用,能够改善梅核气的这种咽干、梗阻,或者说异物感,改善这个症状。
从我的临床体会上说,有的气郁日久,因为它梅核气不是短时间得的,而且有反复的情况,应该考虑气滞有血瘀的问题,当有这个情况的时候,可以参考王清任的会厌逐瘀汤,我觉得,效果很好的,提供给大家参考。 (1、【按语】本病亦可见于男子。临床上多以本方酌加疏肝理气之品,或伍以咸味化痰之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2、会厌逐瘀汤:桃仁15克(炒)红花15克 甘草9克 桔梗9克 生地12克 当归6克 玄参3克 柴胡3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牛膝、川芎。 会厌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 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玄参。 对比可知,会厌逐瘀汤是以血府逐瘀汤去川芎、牛膝,加玄参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