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155】结节性硬化症骨骼改变

 忘仔忘仔 2019-02-15


概述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斑痣性错构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多器官错构瘤的遗传综合征

      同义词: Bourmeville病

病理病因

    病理机制尚未明了,据骨内多发硬化小结节的生长特点推测,可能在骨骼生长与骨化过程中,成熟的骨小梁发生了融合,不能再吸收和塑型,导致致密骨斑样发育异常

    大体病理及手术所见:多种器官、多发性、错构瘤性损害:器官发育不良,新生物。错构瘤性损害累及3个胚层的组织和器官,如脑、皮肤、肾、视网膜、心脏、肝、肺、骨骼等


临床表现

     特征性临床表现: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力障碍。其他临床表现:非外伤性指(趾) 甲或甲周纤维瘤,多处色素减退斑(hypomelanoticmacules),鲨鱼皮斑(shagree patch),大脑皮质结节,脑室管膜下结节,脑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多个视网膜结节性错构瘤,单发或多发心脏横纹肌瘤,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个肾囊肿,非肾异位瘤(non-renal hamartoma),错构瘤性直肠息肉,视网膜色素缺失斑,脑白质放射移行线(cerebral white matterradial migration lines), 骨囊肿,齿龈纤维瘤,皮肤碎纸屑样斑(confetti skin lesions),随机分布的牙釉质多发性凹陷等

    通常青少年多见,男性>女性

影像表现

     最佳诊断依据:多发小结节硬化

     部位:颅面骨、椎体及附件、四肢骨等

     大小:约0.3cm (0.2 ~ 3.2cm)

      形态学:类圆形


X线表现

     骨内斑点状或斑片状硬化灶

CT表现

    骨骼硬化小结节:骨松质内类圆形硬化影,边界锐利;骨皮质骨化性病变常不规则,并与骨皮质;相连、延续; 囊样病灶并周围骨硬化环

    象牙骨样硬化:多发性骨化性病变可融合成大片状,致颅骨内外板相连、椎体及附件硬化、肋骨硬化等,一般患骨形态、大小无明显改变

    局限性骨皮质增生;短管状骨骨皮质增厚

MRI表现

    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改变

鉴别诊断

成骨性骨转移瘤:

     相似:骨内多发斑片、结节状硬化灶

     不同:骨骼病灶常为边界欠清晰的团片状结节影,常不匀称;有明显与骨骼改变相关的症状;40岁以上,有原发肿瘤史;近期随访观察病灶范围扩大及新的病灶迅速出现


脆弱性骨质硬化症

     长骨的骨端与扁平骨、短骨内斑点状骨质增生,常两侧对称性出现,但不侵及骨干,在颅骨、椎体和肋骨少见;无临床症状,皮肤可有豆状纤维化、皮下结节等改变


肢骨纹状肥大症(蜡油骨病)

     短骨、扁平骨受累的斑点状骨质增生。其典型表现为沿一侧肢体骨的骨皮质呈自,上而下的流淌样蜡油,并跨越关节,可抵达趾骨末节,呈多骨偏心性骨皮质的连续条状或斑块状增生,酷似蜡烛旁流附的蜡泪样影像特征

内容节选《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骨关节与软组织分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