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

 江山携手 2019-02-16

  今天上午,学校里组织了“理想课堂建设系列活动”的其中一个,是安排初二级部主办的“优秀教研组建设、先进管理经验研讨会”。

  第二节的外语课因为班子开会没有听,第三节是数学课,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

  整堂课的设计是相当不错的,检查复习,直观演示,例题的讲解,得出结论,巩固练习,环环相扣,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从最后的当堂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

  从非数学的角度来看,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有两点:

  其一,敢于提问没有举手的(尚处在混沌状态的)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这在一堂较为重要的公开课上,在有那么多听课老师的情况下的确难能可贵。

  其二,没有追求表面的热闹,在提出问题后,见学生短时期内回答不上来,立即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不但体现了较好的教学机智,而且使讨论环节显得比较自然,不是为讨论而讨论。

  当然,课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老师讲的太多,而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少了些。

  在30多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基本上是合上课本正襟危坐,顺着老师的思路在走,尽管这是一种引导,但学生还是显得比较被动。除了那次讨论外,学生动手和动口的时间较少。

  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深,可以再拿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变老师的讲解为学生的表述,老师只在学生表述不清晰或者不准确的地方适当地点拨和强调一下即可。

  老师的教材再熟,都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只有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主动地思考,互相帮助,把由老师直接“喂”给知识,变为通过一个“探究过程”获取知识,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这样,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还是要立足于如何让学生“学好”,而不是片面重视自己教得顺畅。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但适合语文,也适合于所有的学科。

  一个成熟的老师是教方法,教过程,领着学生走路,越来越轻松;而一个不成熟的老师是灌输知识,直奔结果,抱着学生走路,越来越沉重。

  孰优孰劣,不难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