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1月30日,海马汽车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预告。根据预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2亿-18亿元,亏损同比增幅为20.68%-81.02%。这一惨淡的业绩预告一出,引起了证交所的关注。毕竟2018年前三季度,海马汽车的净利润亏损仅为4.77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管理部随后下发《关于对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 公司因经营性及其他等影响当期损益; 公司因部分产品逐步退市等涉及的相关资产以及存货等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当期损益,对出口应收账款等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当期损益; 公司因终止研发项目造成研发支出费用化等影响当期损益。 其中经营性及其他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项,第四季度亏损2.8亿元,与前三季度的数额(0.86亿、1.88亿,1.73亿)相比,虽然有所增长,但并不足以构成巨亏的原因。海马汽车对此解释为公司四季度销量与三季度相比环比下滑21.22%以及海外出口项目受到了影响。 而在构成预亏的项目中,因资产减值等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项,第四季度的亏损数额有了巨大的增幅,从第三季度的0.29亿元暴增至9.01亿元。海马巨额预亏的主要构成就在这里。海马汽车针对资产减值给出了解释。主要原因被归因于政策。由于国六排放法规的实施节奏,公司“不再开发M6、S5Y、F7、F5等产品的国六排放车型,并将上述产品及其匹配发动机所涉及的相关模夹检具、非专利技术、库存零部件等资产按预计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及废品处置价值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由于国家新能源补贴退坡,公司将对受政策影响盈利大幅下滑的@1、@3纯电动汽车产品予以停产,对上述产品所涉及的相关模夹检具、非专利技术、库存零部件等资产集体资产减值损失。仅这两项的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规模就达到7.33亿元。 在汽车板块的股票当中,能和海马同称“难兄难弟”的似乎只有一汽夏利,然而一汽夏利依靠“鬻儿卖女”的操作实现账面盈利,海马则是扎扎实实地亏了。如果说这可能是2018年中国汽车最惨一股恐怕也并不过分。 市场留给海马汽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海马自从2006年在与马自达彻底分手之后,彻底失去了借力的可能,只能依靠自己摸爬滚打。但海马的产品实在是有些难堪大任。在2018年中,海马的轿车产品M3、M6销量只有29456辆,同比跌幅分别为66.39%和96.92%。MPV产品的普力马和F7合计只有8084辆的销量,同比跌幅67.39%。被寄予厚望的SUV产品S7,也赶上了市场对SUV产品“退烧”全年也只有18797辆的销量,同比跌幅达到17.77%。产品力的羸弱可见一斑。随着海马对部分车型停止开发,未来的产品力恐怕是更加难以有所突破。 可能自救的途径海马自己也悟到了,做好“产品聚焦”,放弃大规模铺摊子,先从做出爆款开产品开始;其次,增强对政策的预判对已经吃过亏的海马而言也是必修课。当然这只能保证不死。 如果要想翻身“嗨”起来,恐怕最后的救命稻草可能会在小鹏汽车。作为小鹏汽车的代工厂,如果小鹏汽车能够迅速提高交付量,海马汽车可能还会有一丝翻身的可能。但这也仅仅是一种假设。 文:马鑫 编辑:吕彩霞 版式:王琨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