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饮食健康重点

 ghostfriend 2019-02-16
健康身体在招手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各类食物应有尽有,极其丰盛,再加上愉快的节日氛围,大人孩子都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食之过量,使胃肠道“遭殃”。所以,春节期间面对一桌桌丰盛的大餐,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既要享受美食也要吃出健康。

一、膳食应平衡

春节期间,人们面对餐餐都有的大鱼大肉和各类蔬菜,有限的肠胃使得不少人只能少吃甚至不吃主食,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人体过多摄入大鱼大肉,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很容易超标,尽管蛋白质对人体健康很重要,但过多摄入容易增加肝肾负担,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米面等粮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一些粗杂粮还可为人体提供有益健康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此外,大家还应注意有意识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适当吃些水果,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总之,节日期间大家摄入食物应多样化,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尽量平衡。

二、防止能量过剩

春节期间大家身体的活动量会比上班时要少,加之不少人还常常睡懒觉,这就意味着每日体内的能量消耗比正常上班时要少。所以,在春节期间大家进食要有节制,以防能量过剩。

目前我国肥胖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因此节日期间是控制体重、防止体重反弹的重要时期。面对各种节日美食的诱惑,大家应尽量做到每餐进食不要过多,达到七八分饱即可,切勿暴饮暴食;烹调方法应多用蒸、煮、烫、炖、卤、凉拌等,少吃油炸食品,以减少油脂的摄入;吃零食要节制,糖果、核桃、瓜子、花生等食物能量都不低,例如20粒花生米、两个核桃就约相当于25克主食提供的能量,且坚果脂肪含量较高。

三、进餐、作息应规律

每次长假过后上班,都会有一些人出现消化不良、身心疲惫等症状,这主要是由假期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造成的。

春节期间每日三次正餐,大家应尽量做到与平时上班一样,按时按点按量。如果大家因为是在假期,就饥一顿、饱一顿,或无节制地从早到晚吃零食,就会打乱自身正常的饮食作息规律,增加肠胃负担,使胃肠无从适应进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

四、饮酒应限量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会较多,酒局饭局频繁。过量饮酒会对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损伤,尤其是空腹状态下大量饮酒,极易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空腹饮酒,且应严格限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饮酒的限量值为:健康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健康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50克。

打开App查看图集
  五、注意食品卫生

大家在春节前采购食物不要太多,特别是一些保鲜时间短、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建议大家在烹饪时选择新鲜的食材,做好后马上食用不要放置时间太久;尽量避免剩饭剩菜,如果有剩饭剩菜,应用饭盒或保鲜膜包好,放置在冰箱内冷藏,食用时应彻底加热;未吃完的饭菜不要反复加热食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吃不新鲜的熟肉制品和凉菜;冰箱里存放的食品要彻底加热后食用;生吃的蔬菜一定要洗净;加工食品过程中一定坚持生熟分开;与亲朋好友聚餐时建议采取分餐制,在餐桌上准备公筷公勺。大家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六、警惕春节期间的“甜蜜负担”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甜味剂。有资料显示,适度食用含糖食品能令人心情愉悦。春节期间,大家聚餐频繁,面对诱人的美食,难免会食糖过量,使得大家在享受甜蜜幸福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甜蜜负担”,而长期过量食用含糖食物会造成能量过剩,且易转化成脂肪导致肥胖,增加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春节期间,大家在烹调菜肴时,可以选择少放糖,尝试着用辣椒、大蒜和醋等为食物提味,有意减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糖果、蜜饯、饼干、巧克力、糕点、果酱等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很多糖,在准备年货时,尽量减少购买此类包装食品。

近几年,我国含糖饮料的消费增长非常快。相关数据表明,含糖饮料是8—14岁儿童和青少年的首选零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含糖饮料“情有独钟”且自制力较差,往往难以抵挡含糖饮料的诱惑。作为家长,除了以身作则,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外,不要主动给孩子提供含糖饮料,应有意识培养孩子饮用白开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不超过总能量的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